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偶爾“呻吟”

偶爾“呻吟”

看書的時候無意中翻到《呻吟聲》裏的兩篇文章,頗有收獲,我做了記錄。壹個是“意”,“君子畏天畏人;畏名畏教,不怕刑;怕委屈,不怕吃虧;敬畏生命,不怕放棄生命。”意思是君子畏天不怕人;怕形式倫理,不怕懲罰;害怕不道德的行為和不利於自己的事情;怕浪費生命,而不是怕舍生取義。二是“求學”,“懶時看時間,不在時看檢查,生氣時看涵養,有難時看實力。”意思是說,懶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的修養,懶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自省克制的能力,生氣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控制情緒的涵養,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是否足夠強大去克服困難。

《呻吟聲》是明末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呂坤(1536-1618)的散文集。出版於1593年(明朝二十壹年)。《呻吟聲》是呂坤吉歷經三十年心血寫成的作品。原序中說:“呻吟聲,病聲,呻吟聲,病時痛語。”故以“呻吟聲”命名。全書共分六冊,前三冊為內篇;後三卷為外篇,內篇分為人生、立意、倫理、談道、修身、學問、應付事務、養生,外篇分為天地、世運、聖賢、嘗藻、治道、人情、物理、比喻、歌詞等十七篇。壹個* * *大概有上百條有意義的,有哲理的語錄。該書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積極用世,事關治國修身,處理事物,言簡意賅,透徹透徹。有現代學者稱贊它是“不可多得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指南書”。

《呻吟聲》是開啟明清救世啟蒙思潮的代表作。明末以來,呂坤及其作品《呻吟聲》在中國政治、哲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已被翻譯成20多種民族語言出版。在寫作中,常常有妙語和真知灼見。比如在修養方面,作者認為“靜是最美的品質,有益於心靈而不放下”,“讓口無遮攔不是蓄德之器。”靜下心來是壹個人的優秀品質,專心思考不放手;胡說八道是輕浮的表現,這種人很難培養出良好的品德。讀到這裏,讀者不禁想到自己的內心和嘴巴。看來要培養良好的品德,這兩個家夥壹定要管好。所以我在網上搜了壹些名言警句,仔細琢磨,慢慢理解。

1.有難就活得幸福,有窮就活得富貴,有貶就活得不服輸。以深谷為健處,以疾病為強處,以不期而遇為無處,故無敵而不穩。

2、眼睛容不下壹顆灰塵,牙齒容不下壹顆芥末,不是我自己。靈臺裏怎麽會有很多榛子,卻能包容自己?

3、心松了,壹切都失控了;心若疏忽,壹切都不為人知,心若執著,壹切都不自然。

4、天地間的真味,惟有靜者能嘗之;天地間有真機,靜者能看透;真正的天地之間的景象,只能由寧靜來解決。做壹個活潑的人,說孟浪語難道沒有什麽收獲嗎?壹切都是巧合。

5.千載難逢,拒不承認也是千載難逢。壹旦認了,兩者都免了,壹旦不認,就免不了了。

6.聽演講的時候,妳要做說話人性格的預言家,知道說話人的意圖,知道說話人的學識,知道說話人的氣質,所以妳不高興。

7.人生最苦的事,莫過於這顆心沾了泥水,明知故犯,不肯割掉耳朵。

8.為別人著想才是壹流的學問。

9.只有那些擁有道的深度的人才能簡短地說話;說得深的人,對道的理解就會淺。

10,太陽穴以上,先養正氣;在於海,它以滋養活力為基礎。

11,心要像天平。稱東西時,東西忙而不忙,東西走了,就掛在這裏。安靜、空靈、正直是多麽愜意的事。

12,千溪之水始於壹源,千枝萬葉來自壹書,千萬人要壹心付出,百病皆根源於壹垢。

13,氣不盡則形滅。

14,看久了就熟字了,看著就靜止了。

15,無焰之薪,火之百枝;壹個春天沒有運河,但壹個春天會溢出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