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裏,中國畫市場就像壹塊巨大的磁鐵,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關註,形成了強大的集聚效應。顯然,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良好的前景帶動了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對中國畫的追捧。事實上,中國畫市場投資的飆升並不是壹個突然的、孤立的現象。從2003年開始,中國畫市場投資開始進入爆發增長期。
眾所周知,從2004年到2005年,中國的藝術市場處於壹個前所未有的高潮。“春拍”是書畫市場的晴雨表。僅2005年春拍,北京、上海等地的24家拍賣行* * *推出中國書畫作品多達19062件,成交額達32.98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交易金額,是來自國外繪畫市場的誘惑。自2003年以來,中國畫市場逐漸進入蓬勃發展和繁榮的階段。畫家的創作熱情,海內外藏家的熱切關註,作品價格的不斷攀升,都讓中國畫市場呈現出瑰麗多彩的景象。短短兩年時間,中國畫市場完成了本質性的轉變——從狹窄的市場空間到大眾市場的聚焦。
在中國畫市場的運作中,推廣需要作品、展覽、媒體等多種手段,與市場形成互動局面。目前中國畫市場的交易制度和市場結構實際上借鑒了西方的經驗和模式,畫廊和經紀人組成的產業鏈是這個市場中最重要的環節。如何讓這個價值鏈上的每壹個環節都發揮最大的作用,讓畫家、作品、企業、社會各方面都從中受益,讓中國畫的創作進入良性循環、快速發展的階段,這壹點非常重要。
今天的中國畫市場已經跳出了狹隘被動的圈子,進入了積極主動的狀態。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和展覽渠道,大大縮短了作品進入市場的時間,畫廊、拍賣行、專業文化機構的強大市場運作也在作品和投資者之間搭建了橋梁,解決了畫家在作品創作和市場業務拓展方面的需求。市場推廣成為中國畫市場運作的主線,對專業分工和良好的市場格局起到積極作用。
長期以來,中國人對中國畫的興趣主要是以收藏、欣賞、學習和交流為目的。藏家通過收藏中國畫的過程來學習、交流、了解社會。與他們不同的是,現在的藏家,以投資、獲利、增值為主要目的,對中國畫的興趣主要是以投資、獲利為目的。他們著眼於作品的市場行情和未來增值潛力,在市場中尋找潛力股和黑馬股進行投資。目前中國畫收藏市場中,來自企業的資金占60%以上。投資中國藝術品的企業家的出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參與中國畫市場的群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以中國畫收藏為主要目的的市場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以投資、增值、保值為主題的市場結構,而且這種市場趨勢越來越明顯。
企業資金轉入李的中國畫收藏,極大地促進了這壹市場的發展。這種市場投資結構的變化,讓人看到了企業資金轉向中國畫等藝術品投資後,藝術品市場的重新洗牌和新的市場格局的形成。此外,中國新崛起的中產階級的文化背景和財富積累,是未來中國畫投資市場不可忽視的壹股力量。
推動中國畫市場由收藏向投資轉變的主要因素首先來自海外資本,然後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大量進入中國畫投資市場。但更多資本的介入和作品的供給能力還是有壹定差距的。因此,只有創作出好畫,杜絕贗品的出現,提升中國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才能促進中國畫市場健康持久的發展。
隨著全球數字化的到來,中國網絡普及率的大幅提高,以及虛擬商店等在線電子手段的繁榮和活躍,在線藝術品交易市場正在作為壹個新的交易平臺進入中國畫市場。
目前,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傳統購物渠道之外的壹種新的購物方式,並與畫廊和拍賣行形成了互補和多元化的交易平臺。網絡可以不受畫作數量、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為消費者提供全天候的服務,這就決定了其市場容量相比傳統交易是無限的。
與傳統的交易環境不同,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如何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畫家、作品、價格等各方面的信息,如何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在網絡環境下真實地展示畫作,如何在網上支付和發行過程中進行周密的思考和保護,將是保證中國畫網上交易平臺暢通的根本。線上線下交易將填補數字時代畫廊、拍賣行等企業之間的空白,成為新的競爭核心。
壹個成熟的中國畫市場是壹個由畫家、畫廊、拍賣行、收藏家、媒體、評論家組成的生態圈,他們必須環環相扣,才能形成良性發展。畫廊是壹級市場,拍賣行是二級市場。而中國的現狀是管理缺失、規則缺失、畫廊與拍賣行角色錯位、畫家與畫廊關系倒置、海外畫廊沖擊,使得中國畫廊業面臨內外交困。畫廊大賽的核心實力,靠的是獨到的眼光,可靠的口碑,壹流專家的能力。因此,只有規範畫廊在壹級市場的運作,杜絕假畫,保證藝術品質量,建立市場誠信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作品的真偽問題,杜絕贗品混入市場,才能建立和打造自己的畫廊品牌,贏得市場認可,在中國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隨著春拍的落幕,字畫價格漲勢趨緩,膨脹的泡沫正在被去除,經營不規範的小拍賣公司逐漸被淘汰,中國畫廊的整合成為壹種黑暗的趨勢。面對作品價格的回歸和市場的重新洗牌,畫廊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湧現出了很多新的經紀人。對於畫廊經營者來說,經營成本和風險降低了很多。同時降低了進入這個市場的門檻,讓更多的投資者加入收藏大軍,擴大了市場規模。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畫家需要高效快捷地將作品推送給消費者,而不是等待市場去慢慢了解和發現。因此,中國畫市場需要通過壹定的規則和制度,有效、透明、有序地傳播畫家和作品的信息。同時,畫師也需要贏得市場的主動權,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關註。當然,要取得市場的主導地位,不僅需要畫家的市場觀念和意識,還需要畫家的作品贏得市場。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當代中國畫收藏交易市場,山東人和他們背後的山東書畫市場,無疑是推動這壹板塊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據業內人士粗略統計,山東的書畫市場占全國書畫市場的50%~60%。山東人平均每年在書畫市場上的花費超過1億元。正因如此,全國各地的書畫家紛紛到山東“淘金”,山東書畫市場被妖魔化為人傻錢多的地方。真的是這樣嗎?山東人真的願意在當代書畫收藏上投入真金白銀嗎?近日,著名書畫鑒定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張衛星先生對山東書畫市場進行了調研,對山東書畫市場的現狀和趨勢有了新的認識。
在山東市場,書畫更細致的藝術家更受歡迎。同時,大尺度的畫比小尺度的畫好,即使是名家的小尺度作品也賣不出普通名家的大尺度作品。因為在山東人眼裏,大型的工筆畫,畫家花的時間多,蘊含的價值必然高。由於這種審美偏好,很多以寫意潑墨為主的中小名家被山東市場拒之門外。
再者,山東書畫市場的動態與北京、上海拍賣市場基本壹致,拍賣市場的熱門畫作在山東市場賣得好。可見,山東市場的經紀人對各地畫師和市場了如指掌,隨時更新和掌握第壹手投資信息,並善於利用這些信息把握市場熱點。
他們甚至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來獲利。以壹幅兩平方英尺的傅抱石作品為例。在山東,這樣壹幅畫只需654.38+0萬元就能買到,但如果拿到北京的拍賣行,沒有300萬元妳連碰都碰不到。
山東人畫畫的技巧簡單,立竿見影。
以範曾、龍瑞、楊帆、田黎明為代表的壹大批著名畫家在過去的十年中脫穎而出。而這些畫師,每平方均價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十幾年前壹幅畫才幾百元。他們為什麽會獲得山東人的青睞,畫作價格又是如何被推高的?
山東人給西藏選畫家的方式簡單直接,就是看他是不是美協、書法協會的會員,有沒有名氣,不太看重創作水平和筆墨技巧。
在具體操作上,也是簡單活潑,就是看到壹個人有潛力,就會繼續地下買他的畫,直到把他的畫價推高。比如,山東投機者在投資初期,會用部分資金購買十余位畫家的作品。當其中壹個畫師的市場形勢比較尖銳的時候,他們就會拋棄其他表現不好的畫師,專註於提高畫作的價格,投入更多。
山東炒家利用不斷購買、不斷追高的手段,成就了眾多畫星,為自己賺取了不菲的利潤。從字畫市場的現狀可以看出,無論是畫價高達每平方數萬元的壹線畫師,還是每平方不足千元的菜鳥,都能在山東市場找到自己的壹席之地。可見那裏已經形成了完善有效的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