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姓和姓的區別就像壹棵樹,姓是樹幹,姓是樹枝。也就是說,姓是壹個大家族才有的東西,同壹個祖先的後代同姓。但由於分封制的存在,很多同壹個祖先的後代都分離出來,設立了其他門戶,而這些設立其他門戶的後代,往往以封地、官職等作為名字,形成所謂的姓氏。
以楚為例。周天子封熊逸於楚蠻夷之地,被認為是楚國正式成為官方承認的諸侯。熊逸姓熊,古代男女互稱姓氏。所以他雖然姓米,但不是米邑,而是熊邑。之後,楚國大部分都是熊的。而分封制的後代又衍生出趙(如昭陽)、屈(如屈原)等眾多分支。
以屈原為例。屈原的祖先熊仙(又名屈仙),是人熊佟的兒子。因其父在曲藝分封,熊賢後代以封地為氏,成為屈氏。但熊先,原名熊,因是屈的祖先,有時也叫屈先。
說到這裏,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其實趙氏、屈氏、荊氏都是楚姓的分支,熊氏也是,只不過熊氏是楚大家族,是壹個楚姓。因此,姓米的就叫熊淮而不是米淮,屈原就不叫或熊淵。但是,其實這些人都有同壹個祖先,也就是今天的說法中的同姓。但古人對姓和姓的劃分更為細致。
其實很長壹段時間,我們對秦始皇嬴政的稱呼也是錯誤的。趙是秦國最流行的姓氏,古人稱之為趙。因此,秦始皇應該叫趙征,而不是嬴政。這壹點太史公在《史記》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秦始皇的名字是趙征,而不是嬴政。其實和之前說的楚國是壹樣的。但是,女人就不壹樣了。女人不叫自己的姓,叫自己的姓。比如秦始皇的曾祖母宣皇後,也是出生在楚王室。但與熊懷、屈原不同,她被史家稱為伢子(伢子是她在秦惠文《後宮》中的稱號)。史書中常見的和鐘繇,其實是同壹個人,都是姜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