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樂山大佛是怎麽來的?

樂山大佛是怎麽來的?

據魏高《唐代嘉州淩雲大佛實錄》和彭《明代重修淩雲寺實錄》記載,該佛像開鑿於唐玄宗初年(713),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歷時90年。壹千多年來,樂山大佛讀了許多人間春色,經歷了許多朝代更替,卻依然莊嚴而慈祥。

樂山大佛的創始人是海通和尚。海桐,貴州人,背井離鄉,來到樂山淩雲山當和尚。淩雲山腳下是三江匯合處。每當汛期發生山洪,洪水就會像脫韁的野馬,經常沖毀農田,掀翻船只。

為了制服河水,海通和尚決定雕刻壹尊大佛來鎮住水妖。首先是資金問題。和尚海通為了籌集資金,四處奔走,借糧度日,積少成多。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發掘當天,人們個個目光炯炯,喜氣洋洋,但當地官員卻借機刁難,聲稱要收建設保護費,否則就不開工。

海通和尚很生氣,斬釘截鐵地說:“妳可以拿走我的眼睛,但妳不能拿走佛祖的財富!”當地官員壹臉嘲諷地說:“妳要是真給我們眼睛,我們就不要妳的佛祖財富了!”"海通和尚立即拿出壹把尖刀,剜了他的眼睛,用盤子接住,舉在眾官員面前。當地官員感到驚訝和害怕逃離現場。海通和尚忍住疼痛,壹揮手,大佛馬上挖。海通和尚死後,他的弟子帶領工匠繼續修建。經過90年的努力,樂山大佛終於屹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匯處。

樂山大佛頭與山平齊,踏河,雙手摸膝,高70余米,頭高約15米,頭上可放壹圓桌。耳朵長7米,眼睛長3.3米。兩個大男人可以站在耳朵中間。肩寬28米,可以當籃球場用。腳背上還能坐幾百人左右,是真正的巨人。

幾年前,有遊客發現樂山大佛後面的山像壹座睡佛。樂山大佛正好建在臥佛的心裏,寓意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