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白鰭豚有什麽特點?

白鰭豚有什麽特點?

Autoptera屬於鯨類、齒鯨類和淡水海豚類,是中國特有的水生哺乳動物。據估計,白暨豚約有20只,屬於壹級保護動物,被稱為“長江大熊貓”。歷史上,白暨豚不僅分布在黃陵廟(宜昌以上)至長江口的長江幹流,也分布在長江沿岸的大型支流和湖泊中。到了70、80年代,它的分布範圍縮小到了湖北枝城到江蘇柳河口的長江幹流,支流和湖泊中已無它們的蹤跡。

白鰭豚是流線型的,優雅的。成年白暨豚壹般長約2.5米,體重100至200公斤。雌性比雄性略小。到2006年,發現的最大雌性動物長253厘米,重237公斤。發現的最大雄性動物長216 cm,重125 kg。壹只雄性海豚的大腦重量可達470克,這無疑是壹種聰明的動物,智力堪比海豚。然而,白暨豚生性膽小,容易受到驚嚇。壹般遠離船只,難以靠近。另外,它的種群數量少,活動區域廣,所以對野生狀態下的白暨豚的研究非常有限。

白暨豚的皮膚光滑細膩,有壹種特殊的彈性。原理和競技遊泳服使用彈性尼龍面料壹樣,可以減少在水中快速遊泳時身體周圍的湍流。它的尾鰭分為兩叉,兩側的胸鰭呈扁掌狀,背鰭呈三角形。這四個鰭為白暨豚在水中遊泳時提供了極好的方向和平衡控制。再加上光滑有彈性的皮膚和流線型的身體,白暨豚在躲避危險時,可以以每小時60公裏的速度遊動。通常它保持每小時10到15公裏的遊泳速度。

剛出生的幼體顏色略深,成年的白暨豚壹般背部為淺青灰色,腹部為幹凈的白色,在陽光的照射下特別明亮。水平延伸的鰭狀肢和尾鰭的上下表面分別與背部和腹面顏色相同,所以顏色分布剛好符合環境顏色。從水面往下看,背面的青灰色和河水很難區分;從水底往上看,很難發現白腹類似於水面反射的強光。這使得白鰭豚在躲避敵人和接近獵物時有壹個天然的隱蔽屏障。

白暨豚的吻長而窄,向前伸展,約30厘米。它的牙齒密集分布在上下頜兩側,錐形齒130多顆。前額圓形,向前凸出,像照相機裏聚焦的鏡頭,所以被稱為“額葉”,是白暨豚發聲器官中最重要的部分。呼吸孔或“鼻孔”位於頭部的左上方,很小,呈長方形,可以自由開閉。通常情況下,白暨豚每10到30秒就會伸出水面換氣,換氣時會發出“咕咚”聲。

白鰭豚的眼睛位於嘴的後部和上角,小如綠豆。外耳廓已經消失,耳洞還在,只是小如針眼,被堵住了,是痕跡器官。由於白暨豚長期生活在長江渾濁的水中,視力和聽力嚴重退化。在水中,它主要利用聲納接收信號來識別物體。白暨豚的上呼吸道有三對獨特的氣囊和壹個形似鵝頭的喉嚨,但因為它生活在水中,靠水發聲,所以它沒有陸地動物在空氣中發聲所需的聲帶。通過壹種特殊的水聽器,妳可以聽到幾十種不同的聲音,如白暨豚發出的“回答”和“嘎嘎”聲。白暨豚通常兩兩壹組發出聲音。發出聲音後,它們會靜靜地等待回聲,從而分辨出自己與產生回聲的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和大小,考慮是否遊向目標。它會在收到回聲後很快發出新的壹對聲音,然後靜靜地等待回聲壹會兒。接收到第二次回波後,它可以分析目標遊泳的方向和速度。這就是白暨豚如何像人工聲納壹樣進行回聲定位。憑借這種獨特的聲納系統,它可以經常在河底的淤泥中捕捉食物,還可以發出人們聽不到的高頻聲波,與十幾公裏外的同伴聯系。這種通過回聲定位對環境變化的認識,在生物學、仿生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廣泛的科學研究價值。

白鰭豚的大腦表面積比海豚大,大腦重量約占整體的0.5%。其中,壹只體重95公斤的雄性海豚平均體重為470克。這個重量接近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大腦重量,甚至有學者認為白暨豚比長臂猿和黑猩猩聰明。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及其相連的水域,如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等。通常是成雙成對或者10以上,喜歡在深水和急流中活動。

白暨豚的壽命可達30年以上,雌性壹般在6歲達到性成熟,雄性為4歲。成年白暨豚每年發情兩次,分別是3月至5月和8月至10。妊娠期為10-11月,壹胎壹窩,偶爾兩窩。在野外,成年白暨豚的雌雄比例為1: 1,但雌性的懷孕率壹般只有30%,自然繁殖率很低。

白鰭豚是壹種食肉動物,口中大約有130顆鋒利的牙齒,屬於同壹類型。經常在清晨和黃昏遊到岸邊的淺水處捕食。壹般以體長小於6.5厘米的整條淡水魚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蟲。呼吸時,頭先出水,然後全部出水,在水面上遊2米,再入水。

1980 65438+10月,湖北省嘉魚縣漁民在洞庭湖口附近捕獲了世界上第壹只活體雄性白暨豚,並立即送往湖北省武漢市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人工繁殖,取名“奇奇”。科學家對奇奇的行為、生理,包括季節變化、血液學、治療和飼養的研究填補了白暨豚知識的空白。我國於當年6月5438+2月65438+5月臨時發行T.57“白海豚”郵票壹套2枚,分別為“無憂無慮”和“潛水繞底”,發行量654.38+0.5萬套。隨著奇奇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郵票發行壹個月後,SB(2)“白海豚”小額本票發行。家住武漢的奇奇從此成了武漢的“形象大使”。1992年9月29日至10年10月5日,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在湖北武漢舉行。同年9月28日,發行JP.3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紀念郵資明信片,郵資圖上呈現“奇奇”腰帶和魚鰭花束作為大運會吉祥物。2000年2月25日,中國發行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級)(壹)》2000-3S特別郵票小版張。小版張包含10枚郵票和兩張無面值的橋牌,其中第七張面值2.60元,為“白海豚”。當時整個白暨豚種群不到100只!2002年7月14日,“奇奇”離開了我們,白暨豚自然種群的命運再次被烏雲籠罩。根據化石記錄,白暨豚在2500萬年前從太平洋遷徙到長江。中國2000多年前的古籍《爾雅》也將白暨豚描述為河神。白鰭豚曾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陽湖,遠至三峽地區葛洲壩上遊35公裏處和上海附近的長江口都有發現。估計歷史上曾經有5000只之多。但長期以來,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其種群數量不斷減少,分布區域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