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所以命令小篆為全國官民通用的書面語,是因為六國統壹,各地與中央之間需要交流溝通,彼此之間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非常不方便。統壹用詞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交流。同時,他沒有下令廢除其他文字,也沒有規定如果用其他文字代替小篆會受到什麽處罰,也沒有設立相應的機構進行監督管理。所以秦朝的官民還是可以用其他文字的,只是在壹些正式的文件、奏章、捷報、告示中要用篆書。
但是即使秦朝的官員和人民能夠使用其他語言,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隸書呢?為什麽不能是小篆或者其他人物?換句話說,官民為什麽選擇寫隸書?那麽就要看隸書相對於其他文字的特點,值得官民選擇。
相比於其他文字,隸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寫,而且可以寫得很快。就像今天,人們使用同樣的語言,但大多數人會選擇寫行書或行書,因為行書和行書都有連筆,寫起來很快。在壹些場合,比如開會,我們有必要在課堂上快速做筆記。秦代的老百姓和官員在某些場合也需要壹種可以快速書寫的文字,隸書可以適應這種需求。
所以相對於其他文字,隸書應該被更多的人使用,秦代出土的文物上的文字也就大多是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