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生存的基礎取決於食物從哪裏來。

生存的基礎取決於食物從哪裏來。

唐代醫家孫思邈《食療要開千金》

唐代醫生孫思邈在《千女方·食療方》中指出:“安身立命之本,在於食;治病救人的速度壹定要靠醫學。“這意味著要維持生命和增強體質,我們必須依靠食物。治病救人,必須依靠藥物。

飲食和營養:

人類生命活動的正常維持依賴於食物營養,這在古代被稱為“水谷精微”。

藥食同源,藥食同源。小病,某些疾病的初始階段或疾病初步痊愈後的康復階段,可以借助“食藥”進行治療或調養,中醫稱之為食療、食補。

當然,食療不能包治百病,治病還得靠藥物。所以被後人尊為藥王菩薩的孫思邈強調“夫為醫者,必先明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未愈,再命藥。”真言可謂養生之女。

“民以食為天”,“藥補不如食補”。然而,飲食對人體健康是壹把雙刃劍。

《黃帝內經》將其稱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指出“陰生五味;陰五府五味傷。”陰精,指人體所依賴的,來自飲食的五味;儲存陰精的五臟(五宮)也因飲食五味受損。

這句話明確指出了飲食對於人體健康的雙重性。可以說健康和疾病都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