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諸葛亮發明孔明燈的傳說就無從考究了,在五代十國時期,也就是諸葛亮之後,又出現了壹個關於孔明燈的傳說。相傳在公元前907年至公元前960年期間,有壹位女英雄,名叫辛啟娘,後來被稱為回鶻夫人。
當她跟隨參軍的丈夫隨部隊來到福建時,她曾為部隊發明了壹種竹制的紙燈籠。燈籠下面有壹個可以裝松油的鐵板。當松油被點燃時,紙燈籠可以通過熱空氣飛向天空。這個燈籠是軍隊用來作為聯絡信號的工具之壹!
起初辛啟娘發明的這種燈叫松香燈,後來流傳到四川。因為人們認為它很像諸葛亮的帽子,所以稱它為孔明燈!這說明兩個傳說都和諸葛亮的帽子有關系。後來,隨著歷史時代的變遷,孔明燈籠作為軍事聯絡工具,已經轉變為人們祈禱和許願的重要工具之壹!
據史料記載,在清朝道光統治時期,福建沿海的許多居民移居到臺灣省的臺北和基隆河上遊。當時有個地區叫石寮,土匪橫行。當土匪襲擊村莊時,許多村民會跑到山裏去避難。
如果留在村子暗處的人發現土匪正在撤退,他們會立即舉起孔明燈籠,告訴躲在山裏的人,村子現在安全了,大家可以下山回家了!曾經土匪居然在元宵節那天襲擊,所以現在在壹些地區,元宵節放燈籠祈禱和祝願家人平安的動作流傳了下來!後來,孔明燈也被稱為“天燈”、“祝福燈”和“安全燈”。
從那時起,孔明燈就成了中國漢族人推崇的祈福工具。在今天的海南省,孔明燈也被稱為“文燈”,這是文昌和萬寧地區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地方習俗。每年,海南人民都會點燃孔明燈籠來祈禱和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