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銀能大師的弟子都是些什麽人?銀能大師簡介。妳為什麽要出家?

銀能大師的弟子都是些什麽人?銀能大師簡介。妳為什麽要出家?

《音能大師和他的音樂心經》是壹部簡明、深刻、全面、極其重要的經典,是大乘佛教徒出家、居家時每日背誦的佛經。銀能大師的弟子都是些什麽人?銀能大師為什麽要出家?

殷能大師,壹個和尚。中國禪宗第十壹代。著名梵天大師,最具影響力的佛教音樂家,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音能大師壹直保持著原汁原味的佛教音樂風格,從編曲、歌詞到演唱都是自己壹個人。大師發誓要把白凡的佛教音樂作為壹種佛教服務,並廣泛傳播佛法。在所有充滿自然聲音的佛教音樂世界裏,展現佛教弟子對佛、對眾生的感情。通過白凡佛教音樂,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佛教以及人生的真諦,從而達到傳播佛教、造福學生的目的。近年來,大師在國內外參加了近百場白凡佛教音樂會的演出。被稱為“微妙的佛音”。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贊揚和幫助。

個人檔案

銀能大師,吉林省富裕縣人。18歲那年,我聽從母親的吩咐,去揚州高雲寺朝拜,德夏林老僧就是在那裏剃度出家的。2006年,在朝拜中,給了桓老僧法名“印能”為師父。師父對佛教音樂有很深的造詣。2006年擔任《和諧中國》主唱,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韓國、德國。同年,他接受了禪宗的精神,成為佛教的第十壹代傳人。2008年,他在國家大劇院進行了壹場報告演出,受到好評。至今大師* * *背誦了主唱的21華嚴法會,用白凡的佛音撐起十方。

釋能出生於1976年2月,出家於1994年2月。他與佛教大師本煥等多位高僧關系密切,在佛教音樂領域造詣頗深。他出版了四張佛教音樂專輯。曾擔任《和諧中國》主唱,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韓國、德國,2008年在國家大劇院報道演出。今天難得和音能大師對話,如飲甘露,受益匪淺。整個采訪過程中,師父妙語連珠,時而深情,時而睿智,佛聲如許來,直指人心。

聽從母親的命令出家。九年後,我致力於練習hsmil.com。

問:印能大師65,438+08歲出家,修行65,438+09年。能說說妳出家的原因和感受嗎?

印能大師:關於出家,我想說壹下我的母親。我9歲的時候,媽媽去世了。她臨死前給我留言說我要出家。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出家意味著什麽。隨著我的成長,我對母親的思念越來越難以釋懷。我苦得無法自拔。後來通過壹些佛教學者介紹的佛經,了解到人生有八難十二因,發現出家會這麽不可思議。18歲時,我來到揚州高雲寺拜德林夏老僧出家。從聽《楞嚴經》開始,通過認真學習,我對佛教整體、修行理論、念誦佛經乃至條條框框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因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高雲廟,就沒有我。2004年,我受邀到深圳弘法寺制作第壹個華嚴器,擔任寺內七個華嚴法會的主唱。在弘法寺拜大德本煥高僧為佛法大師,學習普賢的祈禱,法名“封印能量”也是他老人家給的,我個人很喜歡。從1994到現在,銀能已經出家19年了。對我來說,能夠出家,接觸佛教,可以說是壹大幸事。我願世世代代為壹家人,傳播佛法,造福人生。

主唱將在國際上表演佛教音樂,傳播佛法,造福眾生。

問:佛教傳播佛法的方式有很多。妳用佛樂傳播佛法的理由是什麽?

印能法師:傳法的方式有很多種,這是結構性的問題。至於我為什麽用佛樂傳法?首先,基於華嚴信的唱功,每天在廟裏唱歌,不僅可以調節氣息,鍛煉身體,還可以習得壹定的唱功。所謂“拳不離手,樂不離口”,有了經驗才能講得通佛法。後來壹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朋友的錄音棚試唱了壹首《觀音贊》。大家聽了反響極好,我就想,能不能把音樂和佛教結合起來?在這個世界上,人的耳朵被訓練得特別靈活,對聲音的要求也特別高。每個人都喜歡聽好音樂。之後和音樂界的朋友接觸多了,對如何將傳統梵天和現代音樂形式有機結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佛教音樂,讓佛教音樂的聲音湧入生活的每壹個角落,時刻提醒人們向佛供佛,產生了壹個想法。我相信這是弘揚佛法的好方法之壹。有人心存疑慮,問我是不是唱歌,這就本末倒置了。首先,我是壹個和尚,主要是傳佛,我做的音樂只是傳佛的輔助。這是我對佛教的立場。

問:妳壹年壹次發願做華嚴齊,那麽到目前為止,妳領導過多少次華嚴法大會?

殷能大師:很抱歉,從去年開始我就沒做過華嚴齊了,所以這個春節我壹定要自己做華嚴齊。至於我領導過的華嚴法會,有21次,每次200到2000人。

問:大師曾經以《和諧中國》主唱的身份在東南亞和歐洲巡演。可以分享壹下演出的經歷和感受嗎?hsmil.com

音能大師:我記得我在弘法寺的時候,《神州和聲》選了和尚當主唱。交響樂的指揮余楓先生和其他藝術家特別認同我的唱腔和音準,結果我被選中了。2007年,我跟隨樂團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演出。後來去印度參加中印文化節,其次是韓國和泰國,最遠的是德國紐倫堡和深圳。他們特別喜歡這首佛教交響曲,所以我們來表演吧。通過交響樂來展現佛教音樂的精髓和佛教的精神,是壹種創造性的行為,而這種跨界傳播無疑是對佛教的壹種推廣機會。總的來說,這種經歷很難得,也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