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存文獻中,最早出現在李周的《春官》壹書中,文中有記載:“仲春,我白日擊鼓,吹詩驅暑。中秋夜冷,亦冷也。”其中“仲春”是指春季的中月,也就是農歷的二月。“中秋節”是指秋季的中月,也就是農歷的八月。
大約同時,《禮記·月令》將壹年分為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三個月。秋中的月份是中秋月亮,與後來的中秋節,尤其是八月十五不完全壹致,但關系密切。但這只是約會,不是度假。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說與中國古代的月亮崇拜和拜月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的祖先通過長期的生產勞動知道,在秋收時節的八月中秋,月光特別明亮。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們知道了中秋節月光特別明亮的原因。這是因為秋季風力弱,地面覆蓋著成熟的農作物和綠色的植被,大氣中的灰塵、水分和雜質較少,空氣清新,月光自然比其他時候明亮很多。
此外,月球繞著地球的赤道運行。中秋節就在秋分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月亮反射的光強。“從月亮到中秋節特別亮”其實就包含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