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蘇東坡的養生秘訣——水中人參

蘇東坡的養生秘訣——水中人參

芡實,又名雞頭飯、雞頭果,是古代醫書上的佳品,有“嬰兒不能老吃,老人可以久吃”之說。具有“養而不澀”、“防燥不膩”的特點,是秋季進補的首選。

蘇東坡自己寫了壹本叫《東坡養生集》的書,裏面記載了很多養生方法。其中之壹是每天吃同樣的食物和藥材。將藥材煮好後,他壹顆壹顆的放進嘴裏,慢慢的咀嚼,直到充滿了津液,然後咚咚幾下,慢慢的咽下去。他每天就這樣吃了65,438+00 30粒,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所以我壹直腰腿壯,走路壯,壹直到老。

東坡先生保持年輕的秘訣就是水中人參——芡實。

中醫認為芡實味甘、澀、平,能健脾祛濕、強腎止瀉,具有“養而不烈”、“防燥不膩”的優點。其補腎效果優於山藥,祛濕效果優於赤小豆,寧心效果優於蓮子,可以說是壹種埋沒的補品。

芡實分為兩種:生芡實主要用於補腎澀精,炒芡實主要用於健脾開胃。生芡實我們聽過很多,但炒芡實並不常見。那麽,生芡實和炒芡實的作用壹樣嗎?讓我們找出答案。

1,生芡實主要用於補腎澀精,炒芡實主要用於健脾開胃。芡實味甘、澀、無毒。歸經:入心、腎、脾、胃。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主治:泄瀉不止,小便不利,腰膝疼痛,濕痹,男子遺精渾濁,女子白帶增多。

2、炒芡實的功效主要是治遺精、淋濁、帶下、小便、腹瀉,不宜多食,可煎服。炒芡實炒後溫香,增強了健脾固澀的功能。又可分為清炒芡實和麩炒芡實,但兩者的作用相似,都是健脾固澀的較強。

3.芡實雖然有健脾祛濕的作用,但是味澀,性澀,不易消化,容易傷脾胃,容易傷寶寶的胃。無論是生食還是熟食,都禁止壹次吃太多,否則很難消化。平時有腹脹癥狀的人應避免食用。這是生芡實和炒芡實。

這個時候就需要調理脾胃,進行冬季進補。俗話說“秋粥宜人”,要多吃清淡健脾的粥,食補首選芡實,用芡實、紅棗或花生煮粥。

芡實紅棗粥

配料:芡實、大米、紅棗。

練習:

將炒好的芡實50克倒入鍋中,加水煮沸片刻,再加入100克洗凈的大米和少許紅棗,作為粥食用。

功效:常吃可以強身健體,強健筋骨,頭腦清醒。但孩子不宜多吃,對脾胃不利,不易消化。

芡實大麥山藥粥

配料:芡實、薏米、山藥。

練習:

將泡好的薏苡仁、芡實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30分鐘,然後倒入大米,繼續小火煮20分鐘。山藥去皮,切片,放入鍋中繼續煮10分鐘。

功效:補益氣血的效果很好。經常飲用會使人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疲勞大大減輕。

芡實主要有補脾胃、斂精氣、止帶下、止瀉的作用。澀味比蓮子強。可單獨用於煮粥或磨粉煎湯。常用蓮子。芡實能健脾、祛濕、止瀉。常用於慢性腹瀉、慢性腸炎等疾病。也可搭配白術、茯苓、白扁豆等藥膳,如茯苓芡實粥、芡實山藥粥。

小貼士:芡實要用文火燉至熟透。細嚼慢咽,壹次不要吃太多。

1,芡實適合人。

芡實具有健脾止瀉、補腎固精、燥濕止帶等功效。,壹般人群食用可以達到滋補的效果。

身體虛弱的人更適合。芡實富含澱粉,可以給人體提供熱能,同時富含維生素,可以給身體補充營養。尤其是人到了中老年階段,發現身體健康狀況遠不如從前。芡實等食物有助於增強體質。

婦女白帶多,腎虛腰酸,兒童尿量多,老年人尿頻,遺精早泄,慢性腹瀉,慢性腸炎等都是適合芡實的人群。

平時感覺胃不太好的人也很適合吃芡實。芡實可以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提高血清胡蘿蔔素的濃度,大大降低肺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幫助人們降低癌癥的發病率。

2.食用芡實的註意事項

芡實很難消化,最好不要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壹起吃,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的情況更多。

芡實性硬而澀,不僅不適合大便硬的人食用,也不適合普通人作為主食食用。芡實分為生的和炒的兩種。滋腎是產生芡實的主要途徑,健脾開胃是炒芡實的主要途徑。

腹脹者應忌食。腹脹的人本身就消化不良,如果吃了芡實,癥狀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