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耳鳴的古代記錄

耳鳴的古代記錄

雖然外面的世界很安靜,但我們可以聽到聲音,如蟬鳴、流水、轟鳴聲、電流聲等。日常生活中,耳鳴其實很常見,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現象。據統計,耳鳴在壹般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0~20%,大部分是壹過性和暫時性的,但如果壹直得不到緩解,頻繁的耳鳴不僅會導致失眠、疲勞、焦慮、煩躁,還會造成長期或永久性的聽力損害。

為什麽很多耳鳴患者去醫生那裏檢查,發現耳朵沒有明顯異常,卻經常耳鳴?

其實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氣虛血瘀引起的,這也是臨床上常見的耳鳴反復發作的原因。

關於耳鳴,在很多中醫醫書中都有很多精辟的論述,比如《凈月全書》中記載:“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目靈動;如果妳過度勞累,妳會變聾的。中年以後,每當老友耳鳴,如風雨聲、蟬鳴聲、潮聲,都指出耳朵與其他臟腑關系密切。

中醫認為,耳朵是五官九竅之壹,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脈的氣血可以上行於頭,匯聚於耳。也就是說,我們的耳朵也需要臟腑氣血的“支持”才能保證正常的功能。如果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受阻,可出現耳鳴耳聾。比如氣虛血弱,推動無力,也會形成氣虛血瘀的證候,從而導致耳鳴。

比如耳朵就像機器,中醫說的血液就相當於潤滑油。事實上,壹臺機器的每個齒輪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潤滑油,否則齒輪運轉就會出現問題。氣虛是無法促進血液運輸的,而血瘀就像是路中間的攔路虎,兩者都會導致耳孔的血液滋養不足。自然,耳朵的主要功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如前所述,長期耳鳴是在臟腑氣血失調的基礎上形成的,其中氣虛血瘀是常見的病因。因此,針對此類耳鳴,臨床上主要以益氣活血為主進行治療和改善,補陽還五湯可作為基本方進行調整和治療。

本方出自清代醫家王清任所著《林逸改錯》,專為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後遺癥而設,是益氣活血的代表方。

全方重用黃芪補元氣,意在使氣盛則血行,化瘀通絡;當歸尾活血不傷血;桃仁、紅花、赤芍、川芎配合當歸尾活血化瘀;地龍疏經活絡,善行走,為發揮藥用功能而周身活動。益氣活血方,益氣不滯,活血不損正。當藥物壹起使用時,可以行氣,化瘀,通絡,從而緩解氣虛血瘀的情況。

樂啟生中醫團隊還指出,中醫治病的關鍵點是標本兼治。如果不同的疾病有相同的證候,即發病的根本原因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藥方治療。雖然補陽還五湯最初是針對氣虛血瘀型中風後遺癥而設立的,但實際上在耳鳴的治療中可以靈活運用,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如頭暈、腰膝酸軟者,用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附子等。可以添加到這個處方中;食欲不佳或消化不良者加雞內金、焦三仙、石菖蒲、茯苓;心悸、失眠、多夢加丹參、酸棗仁、龍骨、牡蠣、遠誌、當歸;對於焦慮或抑郁者,加入柴胡、郁金、合歡皮、薄荷;畏寒尿頻者加桂枝、附子、肉桂、益智仁;大便幹燥者,枳實、大黃、柏子仁、火麻仁等。

49歲的趙女士說,她經常出現無明顯原因的耳鳴,呈陣發性,如蟬鳴,夜間明顯。之後逐漸加重,表現為持續性,伴有疲乏、乏力,常易出現緊張焦慮、嘆氣、飯後腹脹、睡眠差、夜尿多、大便幹燥等癥狀。舌象表現為舌質淡暗,舌苔薄白。趙女士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外耳道和鼓膜無明顯異常。

根據趙女士的癥狀,舌診等。,中醫辨證是氣虛血瘀。因為患者身體脾腎俱虛,腎虛精虧,脾虛失運。壹方面氣血缺乏生化來源,他去不了容清喬;另壹方面,水液不循常道,濕即痰,擾亂耳孔,引起耳鳴。同時,耳鳴在夜間明顯是因為氣虛,推動弱,血液循環不暢,血瘀,加上久病多瘀;耳鳴久治不愈,情誌郁結導致肝氣不適,如緊張、焦慮、呼吸過度、睡眠不好等;脾虛加上過度焦慮,傷及脾胃,所以導致吃後倦怠腹脹。

因此,基於趙女士病情復雜,治療以益氣活血為主,同時要註意化瘀通絡、疏肝健脾、補腎等法。前期要多註意疏經活血的方法,慢工出細活。方劑以補陽還五湯為基礎;

黃芪、紅花、川芎、桃仁、當歸、五味子、石菖蒲和牡丹皮。7劑,每日1劑,水煎。要求患者保持清淡飲食,調節情緒。

第二次就診時,趙女士反映耳鳴略有減輕,精神好轉,睡眠改善,情緒略有好轉,腹脹無明顯減輕,大小便正常。舌圖顯示,舌質黑白色,有苔。從上面去掉桃仁、紅花,加入白術、甘草、健脾益氣、薄荷疏肝理氣、炒梔子瀉火除煩、牡蠣、大棗、淫羊藿扶正補虛,連服7劑。

第三次診斷:患者精神好轉,耳鳴癥狀進壹步改善,睡眠和情緒明顯改善,飯後腹脹也明顯減輕。調整後的處方繼續服用7劑,隨訪後耳鳴等癥狀基本消失。

中醫說,臟腑與竅是壹個整體,臟腑功能失調也表現在耳鼻喉科竅。這些竅的局部表現可以反映整體病變,影響整體。臨床上,耳鳴患者常伴有其他癥狀,如失眠、腹脹等。因此,要想擺脫耳鳴,要註意整體與局部的結合,在整體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針對具體情況選擇方藥,進行相應的調整。

希望以上相關內容表達能讓更多的朋友受益,需要辯證指導的朋友也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