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園林樹木的葉部病害有哪些?

園林樹木的葉部病害有哪些?

園林樹木葉部病害種類繁多,主要癥狀類型有畸形、花葉病、斑點病、銹病、白粉病、煤汙病等。,導致樹木落葉早,花朵畸形或無法開放,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樹枝枯死。

(1)白粉病

白粉病是闊葉樹上的常見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白粉病種類繁多,寄主專壹性很強。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嫩枝、花蕾、花柄和枝條。感染後,在葉片和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狀物質(菌絲和花粉孢子)。後期白色粉末狀物質的黴變層變為淺灰色,患處出現帶有封閉膠囊的小黑點。受影響植物的葉子凹凸不平,卷曲,樹枝變形。嚴重時花小而少,葉子萎縮幹枯,影響植株生長甚至死亡。白粉病是壹種真菌性病害,危害月季、玫瑰、蘋果、牡丹、梨、核桃、板栗、柿子、桑樹、葡萄、黃櫨、桃、李、櫻桃、山楂等樹木。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芽、病枝或落葉上越冬。借助風雨,病菌分生孢子可再侵染,壹年可再侵染多次,對溫濕度適應性強,尤其在初夏和深秋。

圖1白粉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結合修剪,剪去病枝病葉,集中焚燒。

(2)加強栽培管理,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使植株健康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3)發病初期可噴施1000 ~ 1500倍的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倍的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800 ~ 1000倍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2)銹病

真菌病害主要損害葉片和芽。春季展葉後開始發病,葉背、葉柄和葉脈上產生黃銹孢子。橙銹孢子從表皮突出後,散布開來,侵入植株。初夏時大量擴散,形成橙色或黃褐色粉末狀夏孢子堆,使枝葉變綠變黃,病斑明顯隆起。嚴重者全株葉子枯死,或花蕾枯萎脫落。

1.常見類型

(1)蘋果銹病

又稱蘋果銹病和蘋果黑星病。除危害蘋果外,它還能危害海棠、沙果、花紅、山楂等蘋果屬植物。蘋果銹菌是壹種寄生真菌,主要寄主是刺柏,還有刺柏、刺柏、刺柏、刺柏、刺柏、刺柏。壹般多見於有宿主的地區。

(2)梨銹病

又名梨黑星病,可危害梨、木瓜、山楂、海棠等,寄主植物為杜松、柏樹(圖2)。

圖2梨銹病

(3)玫瑰銹病

在我國月季產區廣泛發生,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芽、枝、果。除了危害玫瑰外,還能危害玫瑰、薔薇及薔薇屬的多種植物。病原體在患病植物和落葉上越冬,並通過氣流傳播。

2.預防和控制方法

(1)避免秋海棠、山楂等觀賞樹木與圓柏或其他寄主植物混植,切斷侵染鏈。在景區內,應剪除杜松樹上的越冬菌癭,在寄主萌發階段,對杜松樹噴灑3 ~ 5波美度硫磺混合液或1: 1: 160波爾多液。

(2)化學控制。開花前後噴灑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生長季結合其他病害防治,噴施200倍多劑量波爾多液、65%代森鋅7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600-800倍液。

(3)褐斑病

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如圖3)。感染後,葉片上的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紫褐色,後期變黑。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之間的界限很清楚。嚴重時多數病斑可連成片,使葉片變黃脫落,影響開花。主要危害梅花、海棠、月季、薔薇、牡丹、芍藥、丁香、杜鵑、廣玉蘭等樹種。褐斑病在枯葉或有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的土壤中越冬。借助風雨,初夏開始發生,秋季嚴重。高溫高濕、植物過於密集、光照不足、通風不良、土壤連作等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圖3褐斑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去除病枝病葉,集中焚燒,減少病菌來源。

(2)加強管理,註意通風,避免密植。如果地下水位高,挖溝排水以降低濕度。

(3)發病期間,可使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或25%百菌清500倍。每隔10 ~ 15天噴1次,噴2 ~ 3次,藥液要均勻地噴在葉片兩側。

(4)黑斑病

真菌病害可損害葉片、葉柄、嫩枝和花梗,但主要損害葉片。發病初期為褐色放射狀病竈,邊緣明顯,直徑5 ~ 10 mm,其上有黑點。嚴重者前期葉子枯萎脫落,影響生長。危害玫瑰、桂花、梨、核桃、廣玉蘭等。,在病葉、枯枝和有菌絲或分生孢子的土壤中越冬,或藏於植物芽鱗、葉痕和莖尖中。初夏和深秋是發病高峰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擴大感染。雨水過多、濕度大、光照不足、通風不良都有利於發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秋冬季節剪去病枝病葉,清除地下落葉和殘株,集中焚燒,減少細菌來源。

(2)抗病、耐病品種的選擇。

(3)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註意整形修剪,通風透光,雨季註意排水,降低濕度。

(4)葉面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10 ~ 15天噴1次,* * * 2 ~ 3次。

(5)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多發生在葉片的尖端和邊緣,枝條也會受到損傷,引起嫩枝枯萎。發病初期為圓形或半圓形病竈,中心呈灰白色或淺褐色,邊緣呈深褐色。後期病變處布滿黑點,呈散在或輪狀排列,即病原體的無臍點。該病主要危害山茶、蘭花、廣玉蘭、橡膠樹、茉莉、笑臉、梅花等。病原菌以菌絲體形式在植物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水等傳播。,並從傷口侵入。在雨季,病害更嚴重,使全葉變黑,影響生長,嚴重時整株死亡(圖4)。

圖4炭疽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選擇抗病的優良品種。

(2)及時剪去病葉,焚燒。

(3)保持通風透光,澆水時盡量減少葉子上的水。

(4)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75%百菌清500倍。

(6)煤汙斑

又稱煤煙病,廣泛發生於花卉、樹木、灌木,尤其是溫室、大棚。由於病株葉片上覆蓋有黑黴層,不僅影響花木的觀賞價值,還會影響花木的光合作用,導致植株長勢衰弱,提早落葉。這種疾病損害葉子,有時損害嫩枝和花朵。可危害山茶、茉莉、黃楊、月季、白蘭、常春藤、海桐、桂花、米蘭、梔子、枸骨、連翹、木槿、芙蓉、牡丹、玉蘭、石榴、夾竹桃、柑橘、金銀花等多種觀賞植物。該病是由多種煤汙染細菌感染引起的,這些細菌主要寄生在蚜蟲和介殼蟲排出的糞便和分泌物上。所以,這些害蟲在花木上發生時,為煤汙菌提供了營養,是發病的直接原因;另外,陰涼、濕度大、通風透光差都容易得這種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控制蚜蟲、介殼蟲、粉虱等害蟲是控制煤汙病的根本措施。

(2)適當修剪有利於通風透光,增強樹勢,降低發病率。

(3)病情嚴重時,可噴灑0.3波美石硫磺混合物。

(7)桃細菌性穿孔病

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枝條和果實。早期葉片上的病斑為澇斑,淡褐色,逐漸形成圓形或近圓形褐色或紫褐色病斑,病斑邊緣有淡黃色暈圈。後期病斑周圍組織木栓化,導致病斑組織脫落,形成穿孔。穴邊有壞死組織殘留,病葉變黃,早脫落。枝條受損後,開始出現淡褐色澇斑,逐漸擴大為梭形凹陷潰瘍,黃色細菌溢出。病原體為細菌,在樹枝或病芽中越冬,通過昆蟲或風雨傳播。除危害桃外,還可危害桃、杏、李、櫻桃等樹種(圖5)。

圖5桃細菌性穿孔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2)冬春季清除枯枝、落葉、病果,剪去病枝,減少菌源。

(3)發芽前噴灑5波美度的石灰硫磺混合物。

(4)發病初期,噴灑95%桿菌500-800倍,或鏈黴素50-100 mg/kg,77%殺克得可濕性粉劑400-800倍,50%土耶特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等。

(8)桃的真菌穿孔

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嚴重時可引起葉片穿孔、早期脫落和枯枝。

1.常見類型

(1)褐斑穿孔

可危害桃、李、杏、梅花、櫻桃、柿子等。主要受害部位是葉、枝、花蕾和果實。葉片受損後,首先產生紫褐色斑點,然後逐漸擴展為圓形、略呈輪狀、邊緣紫褐色的病斑。病竈中心呈灰白色或褐色,後期病竈兩側偶有灰褐色黴菌(圖6)。病變可脫落形成穿孔,穿孔邊緣整齊。病原菌以菌絲體在莖尖病組織中越冬。

圖6褐斑穿孔

(2)黴斑穿孔

可危害桃、桃、李、杏、櫻桃等。危害葉、枝、花蕾、果實。葉片損傷初期為淡黃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後期變為褐色,最後穿孔。幼葉感染後,未形成穿孔,大部分被烤焦。潮濕時,病斑背面會長白色黴菌。受害枝條多以芽為中心,形成長橢圓形病竈,邊緣紫褐色,有裂紋和膠流。果實受損,病斑初呈紫色或紅褐色,中心凹陷。該病以受害枝條或芽中的菌絲和分生孢子越冬。

2.預防和控制方法

(1)加強管理,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合理修剪,通風透光,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2)去除病葉,剪去病枝,減少菌源。

(3)發芽前噴灑5波美度的石灰硫磺混合物。

(4)發病初期噴施500倍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和500倍58%丹毒錳鋅。每隔15 ~ 20天噴1次,連續噴2 ~ 3次。

(9)桃縮葉病

葉片受損時,病葉變厚並沿葉緣向內卷曲,病葉膨大收縮,肉質變肥變脆,葉片凹凸不平並變成紅褐色,葉正面出現壹層銀白色白粉病層,然後病葉變黑、死亡、脫落。新梢患病部位腫脹,黃綠色或灰綠色,節間變短,葉片卷曲,嚴重者枝條枯死。花器官扭曲,幼果變形有裂紋和疤痕,大果患部紅腫(圖7)。這種疾病會危害桃子、桃子、蟠桃、杏仁和油桃。寒冷和高濕度有利於發病。孢子在樹皮和芽鱗上越冬並潛入鱗片,子囊孢子或孢子在桃芽鱗和枝上越冬。

圖7桃縮葉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在(1)芽初噴施3 ~ 5波美度的石灰硫混合液,噴施均勻周到,效果良好。

(2)發芽前噴施1倍的6%多硫化鋇,脫葉後噴施3%硫酸銅,效果較好。

(3)在灰黴層產生前,除去病葉,切去病尖。

(4)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600 ~ 1000倍液和80%代森鋅600倍液。

三。根部病害及其防治

園林樹根病害種類不多,但其危害往往是毀滅性的。根病癥狀主要有癭、毛根和皮層腐爛;地上部分首先表現為枝條顏色不對,然後葉片展開緩慢,葉片變形小,早期落葉萎蔫,最後整株死亡。大樹的病可以拖幾年不被發現,小苗的病壹般那年就死了。

(1)牙根癌

又稱冠癭病,是壹種世界性的疾病。中國各地都有這種情況。桃、梨、蘋果、櫻桃、李、榆葉梅、月季、羅漢果、核桃、柏樹、柳樹、銀杏、橡膠樹等0科約665438+300余種。根癌主要發生在根頸,有時也發生在地上部分的主根、側根或幹、枝。在受影響的區域形成不同大小和形狀的腫瘤(圖8)。原發性小腫瘤呈灰白色或肉色,柔軟光滑,後逐漸變為褐色或深褐色,質地堅硬,表面粗糙、有裂紋,腫瘤內部組織紊亂。病原菌在根瘤和土壤寄主殘留物中可存活1年以上。細菌通過灌溉水或雨水、地下害蟲、幼苗、插枝、嫁接材料和工具、傷口侵入傳播。高溫高濕最有利於發病。幼苗根部傷口多,病害嚴重。

圖8牙根癌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嚴格檢疫,嚴禁病苗出圃,嚴禁銷毀病苗。可疑苗木用1%硫酸銅水溶液浸泡5分鐘,再用50倍石灰水浸泡1分鐘,或用鏈黴素100 ~ 200 mg/kg浸泡20 ~ 30分鐘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後種植。

(2)選擇未感染根癌的地區建立苗圃,否則需要輪作3年以上。

(3)防止幼苗產生各種傷口,防止地下害蟲和線蟲。

(4)幼苗移栽前,用放射形土壤桿菌K84的菌懸液(10 6細胞/ml)浸泡根或插條,可預防核果和玫瑰的根癌。

(5)如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對於新發病的植株,可用小刀去除病瘤,然後用石灰乳或波爾多漿塗抹傷口,修剪工具可用1%甲醛消毒。

(2)立枯絲核菌

病菌從土壤中侵染幼苗的根和莖,使發病部位下陷萎縮,呈深褐色。當幼苗組織未木質化時,引起坍塌現象,幼苗從地面倒伏;當幼苗已經半木質化或木質化時,它們表現出萎蔫的癥狀。潮濕時該病長出白色菌絲或粉紅色黴層,嚴重時導致幼苗枯萎死亡,造成缺苗斷壟。危害蘋果、梨、銀杏、海棠、桃、紫葉小檗、葡萄、梨、松、杉等園林樹木。在有菌絲或厚垣孢子的土壤中越冬,潮濕低溫,土板病重。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及時清除病株,集中焚燒。

(2)土壤消毒,用40%福爾馬林,用量為50ml/m2,加水至8 ~ 12kg,然後澆表面,或用70%五氯硝基苯粉和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混勻,用量為8 ~ 10g/m2。

(3)幼苗出土前,要適當控水。

(4)發病初期,用50%代森銨300-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灌溉。

(3)紫羽病

又名紫根腐病。該病分布廣泛,寄主約100株,分屬45科,如松、杉、楊、柳、槐、香椿、蘋果、梨、桃、葡萄、棗、栗、棗、桑等。病害從幼嫩的新根開始,逐漸蔓延到側根和主根。感染初期,根部先失去原有的光澤,然後變成黃褐色,最後變黑腐爛。傷根表面有紫色網狀菌絲或菌絲束,有的還會有紫色小菌核。病根的皮層很容易從木質部脫落。在雨季,菌絲可擴散到根頸或莖基部,甚至到達根際土壤表面,形成紫紅色的膜狀菌絲層。病菌以菌絲、菌絲束、菌核和病根上的生物膜越冬,並通過土壤、水流和幼苗傳播病菌。菌絲索的生長和延伸也能擴散,低窪潮濕地區或排水不暢地區有利於病原菌的滋生。

預防和控制方法:

(1)與禾本科輪作,間隔5-6年。

(2)排水良好,土壤疏松透氣的種植。

(3)土壤消毒,用50%多菌靈5 ~ 10g/m2。

(4)培育無毒苗,需要引種時,嚴格檢查,防止帶病苗引種。

(5)幼苗消毒可采用45℃溫水浸泡20 ~ 30分鐘,或用2%硫酸銅浸泡根部3小時或用20%石灰水浸泡0.5小時。經過處理後,可以用清水沖洗根部並種植。

(6)及時處理病株。輕癥植株的根部可切除,切面可用波爾多液消毒,周圍土壤可用20%石灰水或25%硫酸亞鐵澆水。把病重的植物拔掉燒掉,把病點的土換了。

(4)根結線蟲病

線蟲病。地下部分表現為側根和須根上形成大小不壹的腫瘤,光滑堅硬,然後變黑,裏面有乳白色、發亮的顆粒,即線蟲。可影響根系吸收,使地上部分長勢衰弱,植株變矮,葉片變黃,花朵變小,嚴重時甚至導致植株死亡。主要危害牡丹、芍藥、月季、月季、木槿、茉莉、山茶、桂花、刺桐、田基黃等園林植物。該蟲以卵、幼蟲、成蟲在土壤或病體內越冬,主要通過土壤傳播;病苗和植物會造成遠距離傳播,流水、未成熟的肥料、工具和人也會傳播疾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疫病向無疫區擴散。

(2)進行土壤消毒。可用20%二溴氯丙烷5 ~ 8g/m2;或20 g/m2的4%地美威顆粒劑;或3%克百威顆粒劑15 ~ 20g/m2。

(3)發病時,施用10%苯胺磷,每公頃30 ~ 4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