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代傳說中有哪些瘟疫?瘟神最怕什麽?

古代傳說中有哪些瘟疫?瘟神最怕什麽?

在古代神話中,西王母是創世女神和仙女的領袖,統治著殷琦的三界。喜歡看童話的朋友對西王母應該不會陌生。她掌管著所有的靈藥,邪惡的懲罰和災難的預警。其實在《山海經》裏,西王母還有另外壹個身份。因為人民的災難和瘟疫都是西王母決定的,她既是瘟神又是殺神,形象變得兇狠。直到漢代,西王母才逐漸成仙,成為壹個善良端莊的女神。歷史上也有很多瘟神。下面介紹其中的幾款,壹起看看吧。

在古代,人們經常因吃生肉和喝生水而患病。壹些惡性傳染病被稱為“流行病”或“瘟疫”。

無助的中國先民往往只能祈求神靈的幫助,於是瘟疫神話逐漸形成。

具有代表性的瘟疫神話是西王母神話和顓頊三子神話。

西王母,瘟疫的始祖

壹般認為西王母是道教中最高女神的原型。

大多數人對王太後信仰中的長壽內涵並不陌生。在她的蟠桃園裏,有讓人“與天為伴”的桃子。但在早期,太後是壹個豹尾虎牙,蓬頭垢面的半人半獸的神。

西王母的神話最早見於《山海經》,《西山經》說她是掌管瘟疫和五刑的神。“天強”二字體現了瘟疫爆發是天降災難的意識。

顓頊三子

在後來的傳說演變中,上古時期顓頊皇帝三個壹出生就夭折的兒子成為了對百姓不利的鬼神。

漢代的蔡邕武斷地說,通常出沒於江河的鬼中,有壹種是瘟疫鬼,它經常降下瘟疫,給人類帶來災難。

雖然西王母和顓頊之子都是掌管瘟疫的,但在文獻中是有神鬼之分的。

壹方面是兩個神話的順序不同,另壹方面是人們對瘟疫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敬畏掌管瘟疫的神,到斥責送下瘟疫的鬼。這種變化與中國傳統醫學技術的發展有關。

神農嘗百草。

“神農嘗百草”是中醫的神話。《淮南子》記載,神農不僅教人播種五谷,還親自品嘗草藥。

據說當時瘟疫流行,感染者往往十分之壹都救不回來。神農嘗遍了各種草藥,終於找到了壹種治療瘟疫的草藥,拯救了百姓。

尋求草藥治療瘟疫的過程無疑是相當艱難的。神農壹天被70種毒草毒死,多次險些喪命。相傳神農的身體是透明的,為的是便於觀察腹中植物的反應,從而有助於判斷藥性。

嘗百草神話反映了中國先民探索抗擊瘟疫方法的艱辛過程;他幾十次面臨死亡的危險,代表了探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犧牲。戰勝瘟疫的過程總是艱辛的,但最終壹定會勝利。

五大瘟疫

相對而言,對瘟神的崇拜更集中在古代長江以南地區。

中國南方的五災崇拜有不同的名稱代表,如“五帝”、“五聖”、“五福大帝”、“五災之王”等。

五災不僅在民間被廣泛崇拜,而且進入了官方的崇拜體系,從壹個側面說明了瘟疫給古代中國帶來的深重災難。

據《搜神記》記載,文帝十壹年,帝都上空出現了五次瘟疫,導致當年全國大瘟疫,許多人死於該病。為了祈求瘟神的保護,隋文帝不得不為他們修建了壹座神龕。

隋唐以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中醫醫療水平得到了提高,疫病的防治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很多驅趕瘟疫、抗擊瘟疫的詞語,也湧現了很多抗擊瘟疫的英雄。有壹個代表性的神話是文元帥。

文元帥封神

文元帥,浙江溫州人,與疫鬼搏鬥而死,死後被神化。

相傳文元帥在他之前是個書生。有壹次,他在溫州城外的壹個寺廟裏通宵苦讀,無意中聽到兩個疫鬼在壹口井裏討論投毒的事。

天亮後,為了防止人們誤喝井水,他跳進井裏,用自己藍色的身體阻止了壹場瘟疫流行。

文元帥阻止人們飲用被汙染的井水的陰謀,實際上是先民們對潔凈水在防控瘟疫傳播中重要性的認知。

在任何時候,許多霍亂災難都是由汙染的飲用水引起的。可見中國先民對鼠疫的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摘自解放日報

作者:畢徐靈,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民俗學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