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知道古時候重陽節戴山茱萸,這是從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中得知的。他的《在山上度假思念山東兄弟》說:“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我遠遠的就知道哥哥爬哪去了,山茱萸裏少了壹個人。”它提到了“節日”、“攀登”、“山茱萸”和“團聚”。這裏的cornus的習俗應該是“插入”這個動作。據西晉周代地方風俗記載:“九月九日,塞山茱萸,辟邪禦寒。”也是“插入”
晉初葛洪所著《西京雜記》第三卷,漢初曾提到“九月九日佩山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使人長壽。”。這裏可以看到山茱萸的用法是“佩”。南朝吳郡《續和》中記載的故事說,人們把山茱萸放在壹個彩色的袋子裏,戴在手臂上,這裏也是“戴”的。
以上兩種解釋說明了山茱萸在重陽節有兩種用法,都是用來辟邪的。而山茱萸的紅色果實,帶著枝條,就像古代人用的簪子,可以很漂亮地插在頭發上。從美學的角度來說,山茱萸似乎更勝壹籌。
山茱萸有它自己的香味,不像桂蘭,在三國曹植的《浮萍》裏,在南朝蔣總經理的《萬轉歌》裏也有壹句話:“百聞不厭,山茱萸的碎葉更香。”只能說明他們所指的山茱萸應該是吳茱萸或者山茱萸,而不能和重陽節的習俗聯系起來。
從植物分布來看,山茱萸多分布在黃河流域,蕓香科吳茱萸主要分布在南方。王偉是陜西周浦人。他寫的“山東兄弟”指的是華山以東家鄉的兄弟,而山西南部只有山茱萸分布,吳茱萸幾乎沒有。所以我以為王維說的應該是指山茱萸。
重陽節插山茱萸是漢族地區大多數人的習俗。所以,不可能全是山茱萸。另外,山茱萸和吳茱萸也有區別。此書成書於東漢,宋以後經口耳相傳,原書失傳。所以現在的版本並不能確定是當時的原著。此外,發現宋書《太平玉蘭》對吳茱萸的介紹中沒有“吳”二字,懷疑原書只關心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