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為什麽現在梁山泊裏的人吃牛肉不吃豬肉?

為什麽現在梁山泊裏的人吃牛肉不吃豬肉?

施耐庵實際上是元朝人,施耐庵死於明朝第三年。在施耐庵的時代,吃牛肉並不罕見。

由於牛在農耕中的重要作用,歷代都禁止私自宰殺牛,這的確是事實。但是,不代表古人不準吃牛肉。所謂古人除了貴族不能吃牛肉,其實是壹種誤解。

《禮記》:諸侯不殺牛,大夫不殺羊,士不殺狗,庶人不平白吃寶。

先秦時代,吃肉有明確的身份限制。皇帝可以吃任何肉,王子可以吃牛肉,醫生吃羊肉,學者吃豬肉。到了老百姓那裏,就不允許吃肉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吃肉的身份限制逐漸放開,取而代之的是對肉的種類限制,其中牛肉限制最多。

但是,在那個禁止宰牛的時代,並不意味著牛肉完全不能吃。

秦漢時期有大量的黃牛,分官養和個人養。朝廷設立太仆院、畜舍等機構專門從事養殖。據《漢書》記載,漢代的職業養牛人有“千蹄”,堪比千家萬戶。

然而,在當時,雖然有很多牛,但流行病和其他自然災害會對牛造成傷害。正因如此,漢朝雖然保護牛,但並沒有提及淘汰牛、驛牛、鬥牛等非正常死亡的牛,這些牛最終會成為人們的美餐。

《唐律上》也禁止私宰耕牛,哪怕是家養的牛。

但和漢朝的法律壹樣,朝廷雖然禁止私宰牛,但並沒有規定其他意外死亡或老死的牛不準食用。所以,如果當時的人貪吃牛肉,就會有牛意外死亡。

詩人李白也在他的詩中描述:煮壹只羊,殺壹頭牛,磨壹磨胃口,三百碗,做我壹大口!。

宋初對牛的保護明顯強於唐朝。主要原因是宋初發生了幾次大的牛疫,導致牛的數量銳減。宋太祖和宋太宗甚至親自頒布詔令保護牛群。

既然朝廷提倡不得擅自宰牛,那麽買賣牛肉或者吃牛肉算不算犯罪?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宋朝雖然嚴格控制牛的宰殺,但仍然沒有禁止吃牛肉的命令,甚至皇帝還親自下詔,為吃牛肉正名。

當時江浙壹帶吃牛肉的習慣導致大量非法屠宰,導致很多人被抓,吃牛肉的人也牽涉其中。說的是浙江人以牛肉為上品,不炫耀才藝,爭相宰割。如果事件發生,他們將被逮捕和逮捕。請原諒我。

宋真宗寫了壹封信:在浙江和浙江省,牛被宰殺食用,但沒有討論烹調它們,所以它們的購買者知道他們沒有問問題。

宋代官方確實對牛有保護,所以市面上的牛肉都是官方驗證過的清白牛肉。復雜的手續導致牛肉稀缺,價格昂貴。直到哲宗時期,牛的數量明顯增加,這壹時期對牛的保護逐漸放松,市場上的牛肉又多了起來。

《宋會姚犯罪誌》記載:大觀四年,建牛價不過五七千,牛肉不少於三二百斤。每公斤肉的價格是100元。

當時壹頭牛宰了賣,賣肉的收入比直接賣壹頭活牛高5倍。

在極高利潤的驅使下,大量民眾鋌而走險,偷偷宰牛,政府屢禁不止。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想出了用合法手段降低牛肉價格的辦法,使得牛肉價格暴跌,比豬肉還便宜。這非常有效,極大地抑制了當時私宰牛的現象。

在施耐庵生活的元朝,因為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所以沒有護牛的觀念。所以元代沒有明確的護牛條例,牛肉更受歡迎。

與牛肉的情況相反,豬肉在古代很長壹段時間都不受歡迎。

中國人吃豬肉的歷史非常悠久,但直到宋代,豬肉在中國人餐桌上的地位仍然無法與羊肉相比。蘇軾貶謫黃州時寫過壹首詩,“黃州好豬肉,價低如糞土,貴者不肯吃,窮者不能懂。”

宋神宗時期,禦廚壹年消耗羊肉434463斤,而豬肉的消耗量只有41,31斤,還不到羊肉的零頭。雖然蘇軾發明了壹系列豬肉美食,在壹定程度上點燃了豬肉,但總體來看,宋代豬肉仍不是肉類消費的主體。

到了明朝中後期,豬肉才真正翻身。然而,豬肉仍然沒有牛肉和羊肉受歡迎。萬歷五年,史靜牛羊肉價格0.013兩,豬肉0.018兩,羊肉0.015兩,豬肉0.02兩。牛羊肉的價格仍然比豬肉便宜得多。

直到清朝,豬肉才真正成為超越牛羊肉的中國肉類消費主體。

《水滸傳》英雄吃牛肉,這並不奇怪:

第壹,秦朝以後,中國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吃牛肉。

雖然大多數朝代出於保護的目的,經常禁止私宰牛,但他們從未禁止食用牛肉。秦以後,吃牛肉的習慣在民間、宮廷和貴族群體中從未消失。

第二,施耐庵來自元朝。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作為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沒有漢朝護牛的習慣。牛羊肉在元朝很流行,施耐庵其實是元朝人,受此影響很正常。

第三,形勢要求豬肉不夠氣勢。

水滸裏的英雄經常喊“二斤牛肉”。如果喊“二斤醬肘子”或者“二斤豬肉”,總有壹種氣勢不足甚至有點滑稽的感覺,不像個英雄。

另外,關於《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什麽普遍吃牛肉而不吃豬肉,還有壹種說法,就是吃牛肉更有“叛逆”精神,因為古代朝代大多禁止宰牛,所以梁山好漢吃牛肉不畏官吏,是有恃無恐的表現。

但這種說法其實是沒有依據的,因為大多數朝代雖然禁止私自屠宰牛,但從來沒有禁止吃牛肉,尤其是北宋後期。吃牛肉在民間並不罕見,但卻很普遍。而且在施耐庵所在的元朝,《水滸傳》的觀眾也是在廣泛食用牛肉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說梁山好漢用牛肉來表示反抗是沒有道理的。

總之,《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愛吃牛肉但平時不吃豬肉,其實更符合當時的現實。施耐庵本人生長在以吃牛羊肉為主的時代,但在宋朝,豬肉的普及程度遠不能和牛羊肉相比,梁山好漢的行為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