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半島上有人居住。近年來,發現了壹些舊石器時代遺址和新石器時代遺址。
公元前1千年前半期進入青銅器時代,公元前4世紀開始使用鐵器。
當時半島南部的居民是朝鮮人,而半島北部則居住著汙穢。壹般認為他們的語言接近通古斯語。
漢字很早就傳入了朝鮮,“朝鮮”壹詞開始出現在中國的《管子》、《史記》等古代文獻中。
在中國戰國時期(公元前5-3世紀),“朝鮮侯”是國王。
是朝鮮建國的開始。
當時有“八禁”、“禮義之田蠶織”,說明有成文的法律,農業和手工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
漢初,燕人魏滿自立為王,為的是保衛朝鮮。
其統治中心在今天的大同江中遊。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魏,建立樂浪等四郡。
此時,半島南部有三個部落聯盟集團,即馬漢、陳晗和韓歌,史稱三漢。
公元3世紀左右,百濟統壹了馬漢地區,新羅統壹了陳晗地區並建立了國家。
公元前後興起於中國東北的高句麗,於427年遷都平壤,從而形成了三雄爭霸半島的局面,史稱三國時期。
這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年復壹年地持續著。
7世紀中葉,新羅與唐朝結盟,滅百濟(660)和高句麗(668)。735年,新羅統壹了水水以南的領土。
新羅統壹朝鮮後,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迅速過渡到封建主義。
為了適應新興貴族地主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國王大力推行唐朝的法規制度,對有戰功的人授予土地,實行租稅制度。
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僚機構,建立封建中央集權統治。
農業和手工業有了很大發展,對外貿易繁榮。
9世紀末以後,國力衰弱,農民起義頻繁。
900年,甄嬛建立百濟,901年,弓氏建立泰國封國。
國家分為三部分,歷史上稱為後三國。
918年,王建殺弓箭手自立,國號高麗,為王高麗王朝。
百濟、新羅滅亡後,半島南部統壹。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朝鮮在中央設置三省六部,軍隊實行官制。
“柴田客”法令的頒布和官俸田薪山制度的實行,進壹步鞏固和發展了封建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繁榮,對外貿易頻繁。
後期官僚地主階級兼並土地,加劇剝削,導致農民和奴婢不斷鬥爭,沈重打擊了統治階級。
朝鮮建國後,乘渤海國衰落之機向北擴張,將其邊界延伸至鴨綠江下遊南岸。
此後與遼、金發生戰爭。
從1231開始,蒙古軍隊多次進攻朝鮮,半島遭受巨大破壞。
1258年,高麗王投降,元朝在高麗設立“大儒花紅”監督朝政。
蒙古軍隊的入侵和元朝的控制遭到了朝鮮人民的英勇抵抗。
元末農民起義後,朝鮮擺脫了元朝的統治。
1392年,李成桂篡奪了朝鮮王位,自立為王,改稱朝鮮,即李朝。
李朝是朝鮮封建社會從鼎盛走向衰落的時期。
為了進壹步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階級對君主專制的國家機關進行了重新調整,將軍隊的指揮權集中於中央政府。
李朝初實行“科田法”制度,將國家土地按等級授予文武階層,並規定可以世襲,進壹步使“私田”私人化。
地主階級用各種手段兼並土地,擴大私有土地,無情地剝削高利貸,引起農民不斷反抗。
另壹方面,統治階級內部黨爭激烈,矛盾日益尖銳,國力逐漸衰退。
16年底,仁辰爆發衛國戰爭。
朝鮮人民組織民兵到處抗擊日本侵略者(見《與日本民兵的鬥爭》)。
李舜臣等愛國將領沈重打擊了敵軍水軍。
應朝鮮要求,明朝出兵援朝守日,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17世紀後,朝鮮社會經濟恢復發展,與中國、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活躍。
19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的萌芽開始出現。
仁辰衛國戰爭——朝鮮軍民保衛城市抵禦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