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對於丹《論語》1000字的思考

對於丹《論語》1000字的思考

最近我壹直在讀於丹教授的《論語》。首先,我想說,這是壹本非常好的書。

每次去書店,都有各種教人如何做人,如何處理人生挫折,如何處理事情的書。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中處於“精神碰撞”的人所需要的必要理解和精神慰藉。在這些書中,我認為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最值得壹讀。

記得中學的時候,《論語》《莊子》在我眼裏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我是在加鴨的教育中背下來的。為什麽不與時俱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知道也不關心的人不如君子,“不知道也不關心自己政治的人”“沒有遠慮的人會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他們對這些話的理解都是膚淺的,隨意的。或許,沒有於丹,我不會在腦海中想起《論語》,不會想到用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人生,更不會明白為什麽先賢說“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讀了於丹教授的書,我知道了孔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我認為博大精深的《論語》並非遙不可及。於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妳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正含義是告訴大家如何過我們內心需要的幸福生活。”因此,當我認真閱讀這本書時,我對於丹教授通過《論語》對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生活的精彩闡述印象深刻!

對於我這樣壹個普通人來說,我不想對丹教授在《論語》中的經歷做任何評價。對我來說,我只需要去閱讀,去理解,去體會。所以,就把我在這裏讀到的壹些精彩部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吧!或許,妳我會在不經意間從中得到壹些啟發和幫助!

眾所周知,《論語》是孔子弟子編撰的孔子經典語錄。對我們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生活有什麽現實意義?我們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思想嗎?今天它還能打動我們的心嗎?最近讀了北師大於丹教授的《論語》,感觸良多。於丹教授從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與人生觀七個方面解讀《論語》,結合自己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感情,

不要以為孔子的《論語》遙不可及,現在壹定要仰望。這個世界的道理永遠是簡單的,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就像春天播種,秋天收獲。《論語》告訴妳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正含義是告訴大家如何過我們內心需要的幸福生活。說白了,《論語》教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是於丹教授的《論語》給我們的啟示。書中用白話詮釋經典,經典中的智慧,智慧中的生活,生活中的人性,人性沈澱人心。穿越2000多年的時光隧道,體會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三國演義》,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的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於丹教授對《論語》的理解是基於天地之道。從盤古創造天地開始,這種變化最終達到了壹種境界,叫做“神在天上,聖在人間”。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有壹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翺翔,不妥協現實世界的諸多規則和障礙;他也有能力腳踏實地,在這片土地上拓展自己的行為。.....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是我們的天地。以這樣的大世界觀來闡述心路、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全方位解讀孔子和《論語》的思想及其對現代人、普通人、現代社會的需求。

我們從小接受的是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尊守梨,到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無不顯示出儒家思想在民族成長過程中不可分割的滲透。千百年來,世人仍願尊崇孔子,以其言為座右銘,為修身之準則。我覺得這和孔子的“為人直爽,為人服務,何樂而不為!”與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最終傳達的是壹種態度,壹種簡單而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其目的就是在幸福的生活中度過這壹輪回。以淡泊的心態,曠達的胸襟,超然的氣質,輕松的心態去生活,把自己的情緒和生活融入自然的狀態。只有這樣,妳才能像孔子教給我們的幸福生活的秘密壹樣,對祖先保持純真,找到內心的平靜。

經過幾個晚上的舒適閱讀,我認為,於丹的《論語》無疑是壹本好書。因為她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讓我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與壹位聖人有了壹次親密接觸。這位曾經被稱頌的聖人,卻因為歷朝歷代的主權更叠,受到了天地的對待。然而,他口中的真理卻是如此永恒。這壹次,他通過於丹教授的口給了我們壹次精神的洗禮和人性的成長。當然,讀《論語》,從別人的經歷中獲得感悟,也是相對容易和豐富的。把這些感受寫成文字,真的是無窮無盡。下面我就說幾個對我工作學習非常有益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壹下。

我記得於丹老師在書中講過這樣壹個故事:壹座寺廟裏有壹尊非常精美的用花崗巖雕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雕像前朝拜,通往這座雕像的臺階也是從同壹座山上采集的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抗議雕像說:“我們是兄弟,人家憑什麽踩著我們拜妳?”妳有什麽了不起的?佛陀簡單地說:因為妳只拿了四把刀就走到了今天,而我拿了幾千把刀才成佛...壹個簡單的故事讓我如夢初醒。作為壹個剛剛步入崗位的大學畢業生,他常常對工作中的壹些安排充滿怨恨,總會想,我也能做那個,為什麽只讓我做這個無聊的工作?我覺得這不是個人問題。我們經常在畢業後的同學聚會上聽到朋友們這樣的抱怨。我覺得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胸襟不夠開闊,缺乏思考問題的深度和豁達的態度。我們渴望成功,盲目與他人比較。我們總是拿自己和別人的不如意做比較,無法坦然接受別人的輝煌。是啊,書上寫得多好,佛像能讓千萬人膜拜,就是因為經過了千萬件的檢驗。作為壹個青年工作者,我們還有很多經驗要積累,技能要考驗。怎麽可以這麽浮躁?這就是《論語》帶給我的。

還有壹個讓我印象深刻。子貢曰:“窮而不諂,富而不驕乎?”子曰:“是,不窮則樂。有錢就好送禮。”子貢曰:“如詩所雲,精辟如磋,打磨如磨。什麽事?”子曰:“施之,始能以詩言。告訴知道過去的人。”孔子所謂的更高的人生境界是什麽?壹個人不僅安於貧窮,不僅不阿諛奉承,不求人幫助,而且內心有壹種明確的喜悅。這種快樂不會被壹個貧窮的生活剝奪,也不會因為富有而自大。他仍然是壹個快樂、富有、有禮貌的紳士。這是多麽高的驕傲啊!雖然其中體現了封建思想和儒家思想,但壹個人既能不被富裕的生活所蠱惑,又能在貧窮中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這壹點吸引和震撼了我。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說說而已,誰也做不到!我想想,悲哀地發現自己無法用事實說服有這種想法的人。但是,這種自然、平和、積極的態度,絕對值得追求。只有那些願意接受模仿聖人心態的人,才能變得真正非凡和成功。我們的思想總是決定我們的行動,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下,作為壹個年輕人,壹定要學會這種平和的心態,去創造壹個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明天!

聖人的智慧就是聖人的智慧,嘗過之後我好開心;聖人的智慧終究是聖人的智慧,嘗過之後發現自己是如此的不足。還好有這麽壹本書,壹盞燈指引著我,警醒著我。讓我在著急的時候保持清醒。我相信內在的成長是人性的成長,只有人性成長了,我才會成為壹個不平凡的人。我會用聖人的智慧來指導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我也會用聖人內心的溫暖來照亮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