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搶古籍。
民國時期,從1915到1925,分別是浙江人的錢遜和張宗祥兩次補抄,* * *補齊了244種缺書、缺卷,修訂了213種光緒抄本。至此,除部分缺卷外,全書基本完成;專輯總數達到了36278張,超過了原來的35990張。這主要有三個原因:第壹,補好副本後,我又買回了原副本,所以我有壹個副本和兩個副本。第二,許多補充本是以名家收藏的全本為基礎的,而《四館》原本要麽是殘本,要麽是經館官刪節過的,所以卷數往往比原本多。如《尚書要義》手稿補二十卷,原斯Ku為第七至第九卷;《朱妍集》增補了十二卷,而原《斯·Ku本》只有三卷。等壹下。第三,補抄後重新排序分離造成的體積差異。宣彤三年(1911)後,櫃書由浙江省咨議局撥給浙江圖書館,後搬出重修的溫嵐館,遷入鼓山新館。在經歷了26年的全面和平後,舒歌又經歷了壹次重大考驗——抗日戰爭的爆發,舒歌被迫開始了前所未有的流亡千山之旅。1937年8月4日,舒歌被重新裝在140木箱中,與其他善本壹起運出杭州,先後轉運到本省富陽、建德、龍泉等縣,再於1938年4月底經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到達米倉北郊桂陽、吉木洞。1944 65438+2月貴州告急,後遷至重慶青木關。壹路跋涉,高山險灘,激流險灘,用手推肩扛,有多艱苦,難以形容。抗戰勝利後,又經過50天的顛簸,舒歌於7月5日1946回到杭州。萬裏八年零11月的流放,並沒有造成閣書的短缺,但由於途中頻繁的出貨、碰撞、浸水,許多閣書損毀嚴重。於是回到杭州後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僅封面就更換了5000多冊。即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舒歌害怕的日子仍然沒有結束。1969中蘇邊境沖突後,在備戰過程中,舒歌奉命打包轉移到浙江龍泉縣的戰備倉庫,在山洞裏關了近7年。雖然是千鈞壹發,但壹波三折,可見運書之難。今天的文蘭閣《四庫全書》與國內現存的其他《四庫全書》相比,缺少了乾隆時的原有爵位和貴族精神,但也因為有了歷代補充的“匯編”特征而有了自己的優勢。從內容上來說,很多詳細的、未經編輯的書比其他書要好。從數量上來說,多達36917卷,足以加冕。作為浙江圖書館的瑰寶,她也是90年來最貼近平民讀者的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