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之壹,也是中國七大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之壹。在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緬懷屈原,我們對端午節的歷史淵源了解多少?
1.端午節的由來,紀念屈原的說法:
1.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據說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有些人和地方認為這是為了紀念曹娥、介子推和伍子胥。其中,紀念屈原和伍子胥的言論影響最為廣泛。
2.紀念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用巨石投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3.歷史依據:南朝人吳筠寫的《續齊之和》,南北朝梁宗谷的《荊楚紀年》都記載了端午節起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據史書記載:“五月五日,屈原死於汨羅,楚人哀悼。他每天都拿竹筒來裝米,往裏面潑水。”
2.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聲明:
1.春秋戰國時期——吳國著名軍事家、軍事家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懷疑,給他壹把劍自殺。伍子胥死不瞑目,憤憤不平。
2.吳國人民可憐伍子胥,就在河邊為伍子胥建了壹座廟來祭祀。伍子胥死於河中的日子落在五月初五,所以後人認為吳國人民端午節的習俗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3.歷史依據: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伍子胥列傳》中有相關記載。東漢《曹娥碑》中也有相關記載:吳國忠臣伍子胥冤死,後成為沈濤,為世人所哀悼和祭祀,故有端午節。
3.“端午節”壹詞最早出現在:
1.漢代許慎寫的《說文解字》中記載“段”也是事物誕生的題目,意思是“段”表示開始,所以五月初五稱為“端午”。
2.晉代周初寫的《地方風物誌》-《地方風物誌》記載:“仲夏端午亦稱五月五日,與夏季至日同。”“段”,在中國古代漢語中,有開始和最初的意思,通常稱為“端午”,即“第五天”。
3.南朝陳《歲時廣記》記載:“城塵人以五月初壹為終,初二為終,數為偶數五。”五月的第壹個下午被稱為端午節。
4.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幾個別稱:
在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有最多的別名。
1.端陽節:端陽節的名稱是根據陰陽術數演變而來的。下午是“楊晨”,下午月的第壹個下午叫端陽。
2.重午節:起初端午節是官歷的午日,建正月。第五個月是午月,午日被稱為重午。
3.端午節:劃龍舟是古今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古代的無棣、越地、楚地十分盛行;如今,劃龍舟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都非常流行和熱鬧。
4.端午節的其他名稱還有:中元節、龍舟節、玉蘭節、菖蒲節、躲午節、女兒節、迪拉節、當午洪水、屈原節、詩人節、粽子節、節宗節。
5.現在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1.吃粽子:
在端午節吃粽子是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壹。粽子是端午節對神靈、祖先和屈原的禮贊。粽子也是端午節難得的人類食品。粽子剛出鍋的時候,淡淡的壹絲清香,輕輕壹嗅就能讓人流口水。
2.龍舟比賽:
它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壹。龍舟賽在中國的南北方都很流行,尤其是南方的江浙、湖北、廣東,更是熱鬧非凡。現在賽龍舟已經傳入越南、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也成為2010廣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3.掛艾草:
民間諺語有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個“端午插艾草”艾草就是艾草,有壹種特殊的香味,有驅病、防蚊、辟邪的特殊功效。
4.木蘭湯:
“蘭花”為飛機草或菊科草本植物,有香味。在端午節這壹天,人們會用開水洗澡。在廣東、廣西和湖南,也有壹些草藥,如艾草、香蒲、鳳仙花、厚樸、葡萄柚葉、柏葉、銀蓮花根、桃葉和其他花卉,可以煎服和沐浴。
6.哪些國家也慶祝端午節:
1.端午節起源於中國,興盛於中國。然而,今天,它不僅僅是中國的端午節。除了中國,還有其他國家,如新加坡、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美國和英國也慶祝端午節。端午節來了,是中國對世界的祝賀。
好了,讀者已經了解了端午節的歷史淵源。接下來,端午節就要到了。讀者們,妳們準備好包粽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