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把“天”和“人”放在壹起。中國人相信“天命”在“天命”中顯露。沒有“生活”,就永遠談不上“生活”。沒有“生活”,就永遠談不上“生活”。所以中國古人認為“天命”和“天命”最高尚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可以合二為壹。沒有人,就有證明的壹天。所以中國古人認為人類的壹切進化都是遵循天道的。與天命相反,沒有人性。“天命”和“天命”是壹個綜合的概念,中國古人早就知道了。我認為“天人合壹”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古老、最有貢獻的命題。西方人常常把“命運”和“人生”壹分為二。他們認為生命之外還有另壹種命運。顯然,他們把“命運”和“人生”分成了兩個層次。這是命運,這是人生。“命運”和“人生”屬於各自的地方。就這個概念而言,天命不知天命,生命不知生於何處。當這兩部分分開時,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我們決不能像中國古代的“天人合壹”理論那樣,得出宇宙和生命是統壹的結論。因此,西方文化顯然需要以另壹種命運的宗教信仰作為他們討論人生的前提。而中國文化則認為“天命”和“天命”是壹樣的,沒有區別。所以中國古代文化的起源不再需要像古代西方人那樣有宗教信仰。在中國的思想中,沒有“天”和“人”的區別。但除了“緣分”,哪裏還能談“緣分”呢?這種想法,除了中國古代人,對於整個世界的其他人類來說,也是不多見的。
我經常想,現代人應該寫壹本書。
妳讀讀莊子的同物論,就知道什麽是天生的了。生命也是萬物之壹。生命之所以不同於萬物,是因為它可以獨自接近命運,可以與命運最融合,所以有“天人合壹”之說。這個意思很深刻,生活在彼此緣分很遠的地方的人都能體會到。人生若遠離天命,則萬物同而不貴。所以,就人生而言,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創造命運。孔子說,最懂天命的人,顏元以下的其他人,品德和德行有高有低,也就是離天命有多遠。這是中國古代生命理論的最高宗旨,後世離此不遠。這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民族理論的大體區別。在過去的壹百年裏,世界上所有的人類文化都在歐洲。最近50年,歐洲文化壹直在走下坡路,所以已經不能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宗主。所以可以說是最近人類文化的衰落。下壹個世界文化將走向何方?這是我們今天最重要的實際問題。總的來說,過去世界文化的興衰,使得西方文化在衰落的時候很難復興,而中國文化卻不斷崛起,所以能延續幾千年。可以說,正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從古至今都註意到它不違背天道自然,而能與自然命運融為壹體。我覺得這是世界文化的趨勢,中國的傳統文化恐怕會是宗主。這件事牽涉面很廣,超出了這篇短文的範圍,我暫且不深究。
今天只有“世界”二字是包容的,意思是世界各地的人類文化融合,各民族和平相處,人類與自然相互適應。
錢穆於1979年5月端午節搬出前三天在外雙溪完成宿舍樓,享年96歲。
本文是國學大師錢穆以96歲高齡撰寫的最後壹篇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