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正式使用的是15朝古都和13朝古都。但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加上西漢和吳周的都城,共有15個官方朝代(《二十五史》),這是目前學界普遍認可和接受的說法。
中國古都應該屬於以洛陽為首都的朝代,在中國“六大古都”中排名第壹。洛陽易守難攻,因為它在天下。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朝代都先後在這裏建都。壹般來說,九朝古都。這次在洛陽,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是這個搖籃的中心。洛陽在國內外被稱為“九朝古都”。其實這是壹個誤區。所謂“九朝”,指的是無數個朝代。在中國古代,“九”是最大最。有多少個朝代把洛陽作為首都?這次來洛陽不僅僅是當導遊,還像很多當地人說的,有十五個朝代,夏、商、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侯亮、後唐、後金,都在洛陽建都。
第壹,夏天瓢潑大雨。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朝代。根據竹書編年史的記載,夏朝存在於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有470多年的歷史,有17個皇帝。?洛陽地區是夏族立國的腹地。夏朝第壹個國王禹,始為陽城。
二、商都西豪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洛陽偃師相溝、大槐樹、塔莊壹帶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這座商城的遺址。洛陽偃師屍鄉商文化遺址是商都西號所在地。自商朝盤庚開始,實行雙都城制度,壹城在南,壹城在北。洛陽和安陽在商殷時期成為姐妹城市。
第三,洛陽,西周的首都
周氏原是中國西部壹個歷史悠久的部落。武王滅商後,首先來到洛陽,決定立即在這裏建城,取名洛邑。它的地址在今天的白馬寺東南。周公舉羅,。周公死後,他的兒子陳俊繼承了周公的位置,繼續守衛這裏。洛陽作為西周的東都,從王武到王萍,歷時295年。成為國王後,王召、旺姆、恭王、王怡、小王、王怡、王理、王旋和王友共10個皇帝。西周時期實行壹國兩都制度。
第四,東周的都城洛陽
周宣王死了,周幽王站了起來。洛陽作為東周的都城,距今已有515年的歷史,經歷了25個皇帝。
5.洛陽是西漢早期的首都。
公元前202年2月初三,劉邦在定陶稱帝,史稱西漢或前漢。劉邦稱帝當月,從定陶來到洛陽。《紫同治鑒》記載:“皇帝在洛陽南宮買酒。”論功行賞,文臣武將皆大歡喜,遂定都洛陽。五月,齊人婁敬路過洛陽,勸劉邦遷都長安。劉邦的文武大臣,大多是關東人,不願意西遷。經過壹番辯論,劉邦才決定遷都長安。
6.洛陽,東漢的首都
洛陽二十五年,劉秀在河北柏鄉稱帝,為漢光武帝。同年,攻打洛陽,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或後漢。經過十幾年的戰鬥,光武劉秀完成了統壹全國的大業。東漢時期的洛陽是壹座舉世聞名的城市。洛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其城址在白馬寺東側,為漢魏古城遺址。
七、曹魏是洛陽人。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統壹了中國北方。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龔偉。216年,曹操封王維。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其子曹丕繼位。不久,曹丕廢漢帝為山陽公,自立為帝,為,改漢為魏,定都洛陽。史稱曹魏。從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司馬燕滅魏,曹魏定都洛陽長達46年。繼魏文帝、魏明帝、王琦、桂相公和元帝之後***5位皇帝。
八、西晉的首都洛陽
公元265年,司馬燕繼位晉朝,後又代表漢朝重蹈曹丕的覆轍,逼迫他退位自立為帝,為了晉武帝,改國號為金,史稱西晉。洛陽仍然是西晉的首都。51年,西晉都城經歷了武帝、、懷帝、陳四帝。城址位於白馬寺東漢魏故城遺址。
九、北魏遷都洛陽
西晉統壹後,曾經有過社會穩定。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占領中原,統壹北方,遷都洛陽。北魏都城洛陽,歷時41年,經歷了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莊帝、長光王、解民帝、安定王、孝武帝八位皇帝。
十、隋朝建立東都。
公元604年,楊光在長安登基為楊迪皇帝。楊光即位那年年底,親自來到洛陽,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認為邙山之南、伊闕之北、水之西、澗河之東是絕佳的軍事要地,決定在此建東都。605年3月,東都洛陽大規模建設工程啟動。第二年正月,杜東建成。正在江南巡弋的楊迪皇帝聽說了這件事,就盡快從江都出發,於四月抵達東都洛陽。洛陽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城西的西苑,人口過百萬,富商數萬,是中國最大最漂亮的花園。
Xi。唐朝遷都洛陽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都是長安,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恢復洛陽城,史稱洛陽宮。他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和外事,在洛陽宮住了兩年。唐朝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皇帝李治即位。永輝六年(公元657年)二人壹同來到洛陽處理國事,洛陽為東都。事實上,唐朝的首都已經從長安遷到了洛陽。唐玄宗在位44年,建都洛陽10年。公元904年,我軍宣武使朱溫出兵長安,挾持唐太宗(昭宗)為人質,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帝(愛宗),唐亡。從此,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唐朝時期,東西並重,洛陽和長安舉世聞名。唐高宗、中宗、宗瑞、玄宗、昭宗、愛宗是唐代洛陽的六位皇帝,洛陽王朝延續了30多年。
12.洛陽,五洲之都。
武則天立李旦為嗣,自立為帝,尊聖神帝,改國號為周,改東都為眾神之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因病被迫讓位給唐中宗李習安,恢復了唐朝的國號。武則天在位50年,稱帝15年,定都洛陽。
十三、後梁移至洛陽。
公元907年,朱溫廢除了唐朝的李奇,建立了梁朝,史稱侯亮。開封是第壹個首都。遷都洛陽後,開始了五代十國的歷史。朱文貪色。公元912年,朱溫的第三子朱,為爭奪皇位,殺了列文,自立為帝,仍住在洛陽。913年2月,朱由真殺了列右貴,自立為帝,後遷都開封。侯亮都洛4年,2個皇帝。
十四、唐末遷都洛陽
九二三年,在開封消滅了政權,自立為帝。皇帝是唐,國家是唐,歷史上稱為後唐。開封後,遷至洛陽。西都改為羅京,後來稱為東都。唐莊帝稱帝後,唐制恢復,有所作為。公元936年,太原來的節度使石敬瑭在契丹貴族的幫助下攻占洛陽,死於後唐。後唐的都洛是13,第四帝。
十五、洛陽,後金的首都
在契丹30萬大軍的幫助下,石敬瑭消滅了後唐,成為金高祖的皇帝和皇帝,史稱後晉。督洛2年,再遷開封。
由此看來,洛陽有15個朝代,105個皇帝,歷時1650年。洛陽是中國六大古都中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朝代最多的壹座舉世聞名的古都。
洛陽
洛陽,原名真題、錫伯、洛邑、洛陽、羅京、羅京、沈度、洛城,位於豫西,黃河中下遊。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壹,世界文化名城。
洛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的建都史。包括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侯亮、後唐和後金在內的十三個朝代都在洛陽建都,使洛陽成為十三個古代王朝的首都。
洛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搖籃之壹,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央樞紐。牡丹因洛陽而名揚天下。素有“洛陽牡丹天下第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稱。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享譽海內外。
截至2015,洛陽有4處世界文化遺產,洛河兩岸有6處都城遺址,包括夏都二裏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西周成州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5A景區5個,4A景區1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