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壹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65438±0.2米,葉片長而扁平,由許多小穗組成的圓錐花序。果實為大米,脫殼後稱為稻谷或大米。近壹半的世界人口,水稻可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米和非糯米。水稻生產的米粒稱為稻谷或脫殼後的大米。大米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作為釀酒、制糖的工業原料,稻殼、稻草也有很多用途。水稻屬於禾本科,是壹種極其古老的作物。根據考古發現,水稻在中國至少已經種植了7000年。世界上有兩種栽培稻,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亞洲栽培稻種植面積大,遍布世界各地,故稱為普通栽培稻。大量事實證明,中國南方至少是普通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壹。水稻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經過長期的進化和重塑,已經分化。中國學者丁穎(1957)根據對中國栽培稻(亞洲栽培稻)起源與進化的研究及相關古籍,總結出中國栽培稻可分為秈粳兩個亞種,根據品種的溫光反應、需水量和胚乳澱粉特性,又可分為秈粳亞種下的早、晚、水。所以嚴格來說,把秈米、粳米、糯米並列分類是不準確的。其實秈稻和粳稻都分糯和糯,如下圖:糯——長粒糯(小糯)秈稻是非糯——釉面稻是糯——聚糯(大糯)粳稻是非糯——粳稻與其祖先野生稻相似。秈稻適宜在低緯度低海拔濕熱地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