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張與上海古籍

張與上海古籍

這三部都是明朝的內閣記錄。徐階卸任後由高拱繼任,張卸任後由繼任。

徐階是張的老師,也就是張的卷子是徐階評的,高拱是皇帝的老師,張是萬歷皇帝的老師。

擴展數據:

徐潔

徐階(1503 10 10月20日-1583 6月7日),字子升,號少湖,號存齋。漢族,明朝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人。明代名臣,嘉靖末年至隆慶初年任內閣第壹輔。

嘉靖二年,授翰林院編修。後來,由於張付景的尷尬,他被免去延平府官員的職務。由於這次挫折,他從此獻身於上官。

後入禮部尚書,在文淵閣任大學士,參與朝廷機密事務。徐階曾在鹹寧暗中揭發侯秋鸞的罪行,擅長寫清詞,深得嘉靖帝信任。我和嚴嵩在壹起十幾年,小心翼翼;他還善於迎合皇帝的意誌,所以能在地方上久留。

嘉靖四十壹年,得知嘉靖皇帝聽說了嚴嵩父子的不法行為,於是下令禦史鄒應龍參與解散,最終使嚴嵩罷官,其子嚴世蕃被降職。許傑代替嚴嵩擔任記錄。萬歷十壹年,徐階病死,被賜為太師,謚號溫真。徐階是《邵湖集經》和《邵湖集》的作者。

高拱

高拱(1513 65438+10月19—1578年8月4日)河南新鄭人。中國明代嘉靖、隆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秀才。當是禹的國王時,他擔任講師。嘉靖四十五年(1566),經徐階舉薦,為文淵閣大學士。五年(1571年),隆慶升任內閣首輔。

明神宗即位後,高拱以年輕有為,想接受李思的權監,也想入閣。與張、張交好,馮叫太後怪高拱,奉命做官。萬歷六年(1578),死於家中,次年賜於復辟官。作品有《高集》。

張(1525-1582年7月9日),江陵縣人,生於湖廣荊州魏(今湖北荊州市)軍中。因此,當時的人們也稱之為“張江陵”。明朝中後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萬歷年間的內閣記錄,協助萬歷皇帝創立了“萬歷新政”,史稱“張變法”。

嘉靖二十六年(1547),23歲的張考取秀才。隆慶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東閣大學士,後移至內閣任二輔,為吏部尚書、諫議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明神宗登基後,因為得到了和宦官的支持,張接替高拱擔任內閣首輔。

當時還年輕,壹切軍政大事都由張決定。張在擔任內閣秘書的十年間實施了壹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田,實行“壹鞭法”,收稅,服務,都是用銀子支付的。“太倉小米能支撐十年,宙斯積金到四百多萬。”

軍事上,戚繼光和李被任命為城北,淩和尹正茂被用來平息西南叛亂。行政上,政府對名實綜合考核心存敬畏,采用“考試法”考核各級官員。“萬裏雖在外,卻是往下追,傍晚追”。

萬歷十年(1582),張於七月九日病逝,享年58歲,與朱果、文忠作為追贈(兩人都被帶走)。張也是明代唯壹壹位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傅的文官。死後被明神宗沒收,明Xi天啟二年(1622)恢復名譽。著有《章太炎文集》,直接解讀書籍經典,皇帝鏡插圖。

百度百科:徐潔

百度百科:高拱

百度百科: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