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湖南省教育學會圖書館更名為中山圖書館,何叔衡任館長。次年年初,湖南省圖書館合並,命名為湖南省中山圖書館。
65438年至0928年,湖南籍學者傅雄翔任館長,整理圖書,編制湖南省中山圖書館書目。1929年,著名藏書家葉德輝買了壹些書。1930初,圖書館擴建,增加分館。到1938年初,收藏增加到15萬多冊。1938 10 6月19日,侵華日軍轟炸長沙,建築成廢墟,只好轉戰辰溪、湘潭、沅陵,3月1946遷回長沙。由於戰亂頻仍,民生雕敝,博物館屢遭殺戮,難以為繼。直到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才得以幸存。
1953更名為湖南省中山圖書館,加強了對讀者特別是科研人員的服務,書目索引的編制和專業輔導。1956、1957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調撥古籍30部,其中不少是珍貴的歷史文獻。9月1966更名為湖南省圖書館,10月1970更名為湖南省圖書館。“文革”期間,我館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左”傾錯誤的影響和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醴陵縣、株洲市、長沙市辦鄉村、工廠、街道圖書館的典型經驗,在全國圖書館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1984位於韶山路38號的新圖書館開館。1984國內第壹座省級大型現代化圖書館建成。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誌題寫了新館名,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圖書館煥發出勃勃生機。1979年,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新大樓在韶山路破土動工,這是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的第壹座大型現代化建築。1984 65438+2月1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命名為湖南圖書館,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大樓建築面積29300平方米,其中主樓23900平方米,包括4層閱讀樓、12層書庫和地下室。1998整棟建築修復,重現“長沙白宮”風采。有綜合圖書、中文過刊、外文書刊、讀者書店等借閱處。根據文獻分布情況,設有各種規格的閱覽室和讀者自習室30個,閱讀座位1200個。壹些借閱處和閱覽室實行開架借閱。隨著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書庫和閱覽室的布局也在不斷調整,使之更加合理和科學。
湖南圖書館是目前湖南省最大的公共圖書館,也是長沙市三大公共圖書館之壹(另外兩個圖書館是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和長沙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