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生活,為什麽有人說癌癥是現代病,中世紀沒有癌癥記錄?

生活,為什麽有人說癌癥是現代病,中世紀沒有癌癥記錄?

“古代沒有癌癥記錄”的說法是嚴重錯誤的,往往是從事保健品營銷的人編造的謊言。

在中國,早在西周時期,就用“腫”這個詞來形容腫瘤,但在當時,還無法區分腫瘤的良惡性。當時也有所謂的“專科”。據《周·》記載,“擇醫專治腫瘍、外傷骨折”,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外科醫生。值得註意的病歷和死亡報告也在此時開始被重視。關於對癌癥的描述,壹些古代作家指出,最古老的病例可以追溯到漢代淳於髡(之父)記載的胃癌病例。直到宋代,人們才對癌癥有了進壹步的認識。“癌”這個詞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十二世紀初魏繼保的書中。其中對乳腺癌的觀察指出,40歲以上的女性易患此病,潰爛三年後死亡。後來,楊世英在仁濟的直接處方理論中描述說:“高度高,深度深,巖洞的形狀是下垂的...毒根藏得深,穿孔透……”,用來描述某些癌癥的特征還是挺實用的。到了清代,寫癌癥的人越來越多,書中提到:“若行過,可取法除之,若推則不可取。”這意味著當時的醫生都知道,固定的腫瘤是無法通過手術治療的。外科正統派將宮頸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和轉移性)稱為“奇恥大辱”,這是對宮頸惡性腫瘤最早的詳細記載,本書作者也觀察到“奇恥大辱”是不治之癥。中醫認為,癌癥的發生是由於生理偏差和內部系統失衡。

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極短,所以癌癥的發病率比現代低很多,但不代表古代沒有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