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家訓的第八種力量:張穎與“柳池巷”

家訓的第八種力量:張穎與“柳池巷”

安徽桐城有壹條100多米長,兩米左右寬的巷子,差不多有300年的歷史了。這條巷子的入口處有壹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兩個大字“禮讓”,就是著名的“六尺巷”,名聲很好。

記得有壹年的春晚,“柳池巷”的故事變成了《柳池巷》的歌,在九州傳唱。

“我的兩堵墻有幾百米長。走在道義中間,站在禮讓站的兩邊。我家壹條巷,寬六尺,無限,隱於諧詩。”

正如歌中所說,“柳池巷”源於張穎的壹封信,這是壹首詩。

相傳清康熙年間,安徽桐城有張姓和吳姓兩大家族為鄰。今年吳家擴建房子,張家認為侵占了他們的宅基地。這兩家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又不缺錢,所以互不相讓,相持不下。官司打到衙門,給政府出了個難題。兩家在當地都是知名家族,官司打不破。無奈之下,張家寫信給朝鮮官員尋求幫助。收到信後,張穎沒有急於過問和處理此事,而是寫了壹封家信,也就是這首詩。“壹紙書只為墻,容他三尺?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秦始皇。”張嘉收到了張穎的回信,明白了詩的意思,放下了爭執,主動將自己的城墻後撤三尺,重新修建。吳家聽說後,被張家的謙讓感動,三尺後就放棄了。因為壹堵墻而鬧上法庭的兩家,彼此謙讓,反而鬧出了兩家之間的這個“六尺胡同”。

那麽,這個在朝鮮當官的張穎是誰?

張穎,那可是壹代名臣。清朝康熙年間,出身秀才,先後擔任國子監學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尚書、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

清朝沒有宰相這個職位,“三堂三館”的大學士其實就是內閣官員,而且都是高官,協助皇帝處理國事,做宰相的工作。在“三館三館”中,文華殿大學士的地位僅次於保和殿大學士,相當於今天的政治局常委(PSC),是名副其實的核心級別的高官。

張穎是這麽大的官員,但她善良、謙遜、低調、有修養。古人說“慎之又慎,戰無不勝”。在這壹點上,康熙帝大加贊賞,“時時謹小慎微,有古臣之風範。”

聖紫晶有句諺語“竇燕山有正義的壹面。教五子,名聞天下。”張穎也是竇燕山式的人物。張善於修身養性,以身作則,家風正,傳承好。“教六子出名”更厲害。

壹代名臣張是的次子。他也是壹位才華出眾的學者。他深受雍正帝的信任。他是壹個比他父親更大的官員。歷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記錄)、軍機大臣。他真的是壹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清朝,壹個漢人能坐這麽高的位置是很少見的,可見他的德行高尚,能力超群。

和張不僅自身優秀,而且善於總結提煉,著書立說,訓誡後人。其中的《從荀齋語》、張的《成懷園語》,“其言如布帛之簡重,持家涉世、修身、待人之事,尤透徹至誠。”正如張家訓,後人循規蹈矩,循著風格,壹代壹代傳下去,家就越興旺。

所以“壹門之內,祖孫先後進南書房,從康熙到乾隆。幾十年後,這是前所未有的。”

張父子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