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圖書館由位於金文街的古籍館、主館南區和位於白石橋的主館北區組成,形成三位壹體的圖書館布局。古籍館主要提供常見古籍、外文善本、地方誌和家譜文獻以及臨時性主題展覽服務;是國家總圖書館、國家書目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國家圖書館之壹。
主館南區提供外文文獻、中外特藏、國學經典館展覽服務等專業服務;總館北區提供以中文普通文獻借閱、電子文獻、視聽資源服務和少兒服務為主的大眾服務。
首都圖書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3,由魯迅先生發起的史靜圖書館分館、史靜大眾圖書館、中央公園圖書館合並演變而成。北伐革命後,原三館數次更名合並,改為北京市第壹圖書館。1953,更名為北京圖書館;1956 10月,正式命名首都圖書館。
擴展數據: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巴比倫的神廟裏就有各種記錄刻在泥板上。最早的收藏地是希臘神廟的收藏地和希臘哲學學院附屬的收藏地(公元前4世紀)。
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結果,我們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尼尼微圖書館聞名於世。這是現今發掘出的最完整、最大、最完整的古文明遺址庫。
它比埃及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古代最大的圖書館)早了400多年,而且由於泥印書的特殊性,沒有像亞歷山大圖書館那樣被戰爭摧毀,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
中國的圖書館歷史悠久。只是壹開始不叫圖書館,叫府,叫亭,叫景,叫臺,叫廟,叫院,叫堂,叫書房,叫樓。
比如西周的聯宅,漢代的石渠亭、東關亭、蘭臺亭,隋代的關文廟,宋代的崇文書院,明代的聯聖堂,清代的《四Ku全書》中的齊格亭等等。“圖書館”是個外來詞,19年底從日本傳入中國。
百度百科-中國國家圖書館
百度百科-首都圖書館
百度百科-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