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法聖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蘭亭集序》,在書法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留下的原創作品很少。
唯壹幸存的原作現居住在日本。這種文字創作於公元356年,因為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南方時,王羲之祖先的陵墓被毀。讓人民知道祖先的墳墓代表著壹個家族的興衰,這壹點很重要。
王羲之壹方面是憤懣,壹方面是心痛。於是我拿了支筆,寫了個喪帖。“葬禮筆記”是類似於手寫的東西。壹直以來,王羲之有空就會隨便寫寫畫畫。而這就成了王羲之的傳世之作。《喪誌》的總內容是62個字,充分描述了王羲之當時痛苦的心境。
關於這部作品是如何流入日本的,眾說紛紜,學術界也沒有形成統壹的看法。壹是在唐朝唐德宗統治時期流入日本。另壹種說法是唐朝的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流傳下來的。
但不可否認這部作品的文學藝術價值。其筆法生動,文筆蒼勁有力,集諸種書法之精華,渾然天成,給人以獨特的美感。這麽精致的作品還在日本,真的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