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諸葛亮既然是“智慧”的化身,他明明知道復辟漢朝是不可能的。他為什麽要忠心耿耿地幫助劉備父子,直到死?我分析以下原因。
壹、漢朝是中國第壹個有巨大影響力的王朝,“漢”成為中原民族的象征,這是諸葛亮的人生理想。漢朝的“疆域遼闊、文化燦爛、軍事強大、經濟繁榮”等特點成為人們的驕傲,人們以身為“漢人”為榮,包括漢朝周邊所有想成為“漢人”的少數民族。比如很多投降的匈奴人都被給了漢族。
自董卓起兵漢朝以來,各地軍閥紛紛崛起,東漢王朝分崩離析,各地軍閥混戰,百姓流離失所。袁紹、曹操、孫權、劉表等英雄都曾分過壹面。但是,沒有人敢代表漢朝輕易自立。即使曹操最終統壹了北方,他依然以漢朝丞相自居,不敢輕易篡位。只有袁術這個小公子哥,以為自己拿到了玉璽就是天子,公然稱帝淮南。他立即被毆打致死。所以當孫權勸曹操稱帝的時候,曹操說:“我兒子想讓我活在火上。”。
天下大亂導致人民貧困,“千裏荒蕪,白骨露於野”。悲慘的社會狀況讓人們非常懷念漢朝以前的日子,都渴望回到漢朝以前的日子。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人心思細”。面對天下之亂,封建文人“以天下為己任”,“扶漢室”成為當時文人的人生理想。不僅是諸葛亮,曹操的重要謀士於迅也有這個理想。所以曹操稱之為“王維”時極力反對,最後被曹操打壓,抑郁而死。
第二,諸葛亮沒有想到漢朝不可能恢復太久。漢朝前後四百年,雖然中間王莽篡漢,但劉秀很快就恢復了。所以人們並沒有認為漢朝會滅亡,只是認為漢奸執政。當時人們並沒有現代人的科學觀來論證漢朝壹定滅亡。
東漢之亂是董卓入京引起的。大家都覺得董卓把世界搞亂了。皇帝沒有責任,漢庭也沒有責任。只要把漢奸除掉,漢朝就能恢復。同時也有劉秀夫漢初的例子。再加上“民以安漢”的民心所向,諸葛亮認為只要條件允許,漢朝是可以成功復辟的,於是在隆中對劉備說:“如果天下有變,就命將軍把荊州的軍隊調去萬、羅,將軍帶領益州的百姓出秦川。百姓誰敢不吃釜漿迎接將軍?”如果是這樣的話,霸權就能實現,漢家就能興盛。"
漢朝四百年的統治歷史是非常壹致的。當時人們想不到還有哪個朝代能取代漢朝。其實曹操壹開始是以恢復漢朝秩序為己任的,只是條件變了才改變,不然也不會招那麽多人才。曹操壹生沒有稱帝,他當初復辟漢朝的理想也在起作用。只有孫權準備分兵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