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吉:瑯琊(今山東膠南市)人,東漢時的壹位煉丹師。據說他從曲陽泉得到了神書《太平清領書》(其實是他自己的),全是胡說八道。後來他去南方用水治病,惹了很多麻煩。被吳孫策殺死,寫下了傳世的《太平清領書》。
於禁:字文澤,泰山鞠萍(今山東泰安南)人。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魏。因為他在戰爭中的功績,他被授予了壹座長壽亭。後來被七軍水淹,被關羽俘虜。獲釋後,他羞愧而死。
於利真:南北朝時北魏的黑枝將軍,是世界上少有的勇士。請閱讀舒威。舒威郝傳。
虞烈:北魏忠臣的典範。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重視。
庾信:北朝懷朔將軍、吳川鎮。在北魏破柔然的過程中,他功不可沒。
於娟:晚唐詩人,雖不為時人所重視,但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創作特征。雖然他在藝術上磨煉的不夠,但是他簡單,活潑,直爽。《全唐詩》收錄詩歌45首。
於謙:字廷易(1398-1457),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是明朝的大臣,在他父親統治時期是個學者。歷任兵部監察、總督、右侍郎。巡撫在河南、山西任職期間,平反冤假錯案,賑濟災荒,深得民心。在英宗統治時期,宦官王鎮獨裁專制,朝廷腐敗。蒙古瓦拉貴族也領兵先攻,明軍出兵阻止。全軍覆沒,英宗被俘,震驚全國。有朝臣主張南逃敵,於謙誓死死守都城,立他為帝(景帝)。瓦拉軍攻破紫晶關後,幾乎等於首都。他親自督戰,先殺了瓦拉軍,打敗了瓦拉軍。後官至少保,總督軍務。獲釋後,英宗在景泰八年發動“奪門之變”奪回皇位。於謙被捕入獄,以“謀反未遂”罪被判死刑,史稱“嘆於道,天下委屈”。憲宗轉型時,於謙復職並被祭,葬於西湖三臺山山麓。還有就是余的《蘇中紀》。
於準:清代山西永寧(今交口)人,清官於成龍之孫,江蘇、貴州巡撫。有清代公共管理方面的書籍等。於成龍的許多事跡都是由他編纂的。
於震:清代江蘇金壇人。詞鶴泉,號秋田。生卒年不詳。清雍正元年(1723),狀元。這部分是專門為慶祝雍正帝的鄧吉典禮而設計的。雍正帝把於震作為他的第壹個科目的狀元,他有很多禮物。除了教翰林院依例寫作,還讓他以寫作為題進入南書房。雍正二年,他在河南中了鄉試,當上了考官。雍正三年,賜於成懷園。雍正五年,為湖廣學政。後來被降職為人行部副主任。
於定國:字曼謙,愚公之子,西漢東海縣郯縣人。他是漢初的宰相。他學法律比他父親少,然後是獄卒,稱帝的時候是任廷尉。他從不懷疑法律,然後他是總理,被任命為西平侯。
唐朝的壹個官員。鐘繇(558-665),京兆高陵(今陜西)人,貞觀太子右庶子,拜高宗太子太師。同為中書第三進士,封為燕公,使化州刺史官。
余秀烈:唐代洛陽人,開元初升為秀才,集賢堂學士。謹慎善良的李習安下士。本性真誠單純,機警聰明。肅宗即位為帝,毓秀烈從那裏趕到京城,被任命為大臣。後來被任命為大使,既太正規又太年輕。中原被戰火摧毀,文物書籍流失嚴重。余秀烈把他的五代集獻給了國家。蘇宗很滿意,任命他為工部侍郎。余秀烈在朝鮮服役30余年,擔任過許多重要顯赫的官職,但家裏沒有積蓄。他壹直很老實,很節儉,很溫柔,從不把自己的情緒表露在臉上。他向冼下士敬禮,並鼓勵年輕人晉升。他雖然職位高,責任大,但工作努力,不知疲倦。他很喜歡讀書,整天手裏拿著書。
余:明代山東東阿人,字可遠,字更潔。隆慶進士。萬歷初年,由翰林院編,內有日本官員。因劾張奪情,導致病死。壹個升官,學士講師,禮部侍郎,遷禮部史。萬歷三十三年(1605),掌詹府,後兩年任東葛大學士,入閣尋病夫。在史館中,他以讀書為業,學清典制,滲透百家,與馮契成為著名的文臣。他的詩氣勢磅礴,美輪美奐,壹度被推為大手筆。著有《讀史》、《古城山堂詩集》等。
於成龍,字北影(1617-1684),山西永寧(今交口)人。他是清朝的壹個清官。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重視教育,興建學校。康熙稱贊他為“天下第壹清官”,是最高的官員。
余敏忠:字叔子(1714-1779),乃溥人,清代江蘇金壇人,雍正癸卯年(1723)為於震之弟。年輕的時候,我讀書很有天賦,也很勤奮。雍正七年(1729)考中舉人。甘是(1737)年間的狀元,被翰林院授予編修,掌管山西科舉。不久,他在山東、浙江擔任政審,在各自的政府和部門負責學生和學員的考試。在浙江當政治生期間,鐘敏參加了考試,但未能彌補他的才能。他按期組織制服推廣,擔任考試會長,選拔了很多名人。因為他學識淵博,文章天下第壹,書法精湛灑脫,熟讀奇聞軼事,是乾隆皇帝所倚重的。乾隆十八年(1753)任兵部侍郎,後改為戶部侍郎,加太保太子救。在此期間,他受命編寫了《住房部法規全書》(126)。甘龍擔任了25年的助理部長和軍事部長。他還擔任過文華寺大學士、戶部尚書和文遠館領導,並預先培養,有許多詔令。清廷開設了司館,並任命他為大總統。他和大學者劉統勛壹起,力勸在永樂大典搜尋中國古籍。還擔任過國史館和三通(清通典、清同治、清文學總考)的社長。平定四川金川時,鐘敏掌管兵書午後,賞以眼花,畫像掛在紫光閣。乾隆四十二年,奏準,撰《臨清略》16卷。第二年,他奉命編輯西青硯24卷。著有《蘇雨堂集》和《孫舊聞考證》(159)。死後,文祥被賜與,並獻上祭品。
余世美:清末官員,民初老人。惠若字(1853-1916)。賀縣(今賀州)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掌管兵部。李鴻章當了多年幕僚,玩的可不止是手。1896參加康有為發起的保加利亞國民議會。1906年被任命為廣東學術大使,並被廣西北京官方聯名推薦為廣西鐵路公司總理,在廣西籌劃修建鐵路。1907年,任特使視察憲臣,與立憲主義博弈,召集議會維護專制皇權。立憲派邀請了他。在皇室和頑固派的支持下,升任郵傳部侍郎、禮部侍郎、學部侍郎、修律部部長、國史館副館長。1911年辛亥革命後,他悲痛憔悴,定居青島,拒絕袁世凱出任元老院議員。1916移居上海去世。
於右任:原名伯勛,字有吸引力。後以“有魅力”諧音“尤仁”為名,號騷心、吳翁,後被封為太平老人,陜西三原人。光緒舉人。早年參加民主革命、光復會、同盟會,跟隨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活動。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後,歷任審計院院長、政府委員、監察院院長、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擅長草書,卒於1964年臺灣省。作品有《友人文存》、《友人石人存》。
國民黨愛國將領於學忠。字孝厚(1890-1964),山東蓬萊市於家莊村人,早年為吳將軍,後離開吳頭張加入馮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和武漢保衛戰,是張學良被軟禁後馮系的重要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