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入宮做太監的人基本都是被逼的,無非三種情況。第壹,家裏太窮,從小被父母送進宮,比如末代太監孫。二是家族牽連犯罪,後被* * *,成為宦官,海洋科學家鄭和就是如此;第三,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擊,他不得不去當太監,比如魏忠賢,他已經90歲了。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可以入宮當太監?答案是肯定的。明朝萬歷年間,有壹個十六歲的少年,僅僅因為做了壹個奇怪的夢,就從宮裏醒來,變成了太監。他的行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更奇怪的是,他被錯判入獄,吃了很多苦,但苦過之後,寫出了壹部奇書。傳說中的男孩名叫劉若愚。
劉若愚,本名劉世民,明朝定遠人。如果妳認為他是因為家境貧寒而生為宦官,那就大錯特錯了。劉若愚不僅不窮,而且很有錢。他是壹個正經的官宦之子,父親當過副司令員的官。也就是說,劉若愚根本不需要為生計發愁。他為什麽要放棄自己羨慕的生活,去皇宮做太監?
翻遍史書,沒找到具體原因,只看到“因怪夢而自刎”這句話是不是感覺太震撼了?只有他知道劉若愚夢裏發生了什麽。醒來後,他立刻毫不猶豫地揮刀出宮。想必他的家人也很難過,不理解兒子為什麽辛苦,但木已成舟,只能接受殘酷的現實。次年,通過關系被發配入宮,在禮遇太監陳矩手下做了小太監。
劉若愚是幸運的,因為他的老板陳矩心地善良,對他關懷備至,給他學習的機會。在陳矩的培養下,劉若愚成為壹個有文化的宦官,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陳菊死後,魏忠賢憑借與皇帝奶媽客家的關系,逐漸成為天啟皇帝身邊的名人,並開始排斥異己專事國事。
魏忠賢很欣賞劉若愚這個博覽群書的人,就讓他掌管那知坊的文書,但他疑心重重,對劉若愚始終保持警惕。其實,劉若愚很反感魏忠賢的所作所為,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從“世民”改成了“愚公”,時刻提醒自己壹定要明哲保身,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和魏忠賢勾結,做壹個正直沒有骨氣的太監。
魏忠賢被崇禎罷免後,大臣們指責劉若愚和魏忠賢是壹夥的,肯定做了不少壞事。結果劉若愚被關進監獄,差點丟了性命。身陷囹圄,他並沒有因此而絕望。他以太史公司馬遷的事跡激勵自己,在獄中度過12年完成《議事錄》,講述了明朝末年宮中發生的壹些事情,很有參考價值。劉若愚也順便為自己開脫。
妳只要努力,剩下的就聽天由命吧,劉若愚的努力是有回報的。崇禎看了《議事錄》,認為劉若愚實在冤枉,對他的才華頗為賞識,猴子身上判他無罪。如果劉若愚沒有做那個奇怪的夢,他就不會以太監的身份入宮,也不會經歷牢獄之災,更不會寫出《議事》,仿佛命中註定。根據妳的猜測,劉若愚在夢裏夢見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