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董收藏家馬未都的故事

古董收藏家馬未都的故事

古董收藏家馬未都的故事

馬未都,61歲,很有名。他深刻、生動、富有個性。他高大、傲慢、精明。他壹直活躍在江湖上,江湖上總有關於他的傳說。

壹些人羨慕馬未都的財富,而另壹些人欽佩他的博學和洞察力。從壹個草根到國寶級文化學者,他其實靠的就是兩個字:準。

毫不誇張地說,他的壹生是傳奇的:從編輯、作家、影視編劇到文物鑒賞家、博物館館長、奧迪英傑會文化大使、脫口秀演講者、文化名人,最終名利雙收。

他是怎麽做到的?

1981年,26歲的馬未都還是壹名機床銑床工人。作為壹個文學愛好者,他寫了壹部愛情小說《今夜月圓》。《中國青年報》整版刊登了這篇小說。沒有人預料到馬未都的命運會從此改變。

小說出版後,馬未都被調到《青年》雜誌任編輯。在文學最輝煌的時代,這是壹種特別優越的地位。讀者投稿的時候,隨便寫壹句“稿子可以,妳可以來”,別人就會興高采烈地來看他。當時他發現了王朔和蘇童,辦公室裏還有劉震雲、莫言等人。

除了編輯,馬未都壹直堅持寫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中國青年學會為他和以小說為代表的顧城、以詩歌為代表的顧城舉行了大型座談會。

正當文學如日中天的時候,馬未都選擇了退休。

他說:“我以為文學神聖得要死,我誤以為我可以做壹輩子文學。後來只幹了十年,看了文學興衰的速度和文學界的齷齪嘴臉,就放棄了。”

1990年,馬未都從文壇消失,進入影視圈。他和王朔、劉震雲等人壹起組建了“海馬影視工作室”,以馬未都為秘書長,進而推出了家喻戶曉的《編輯部的故事》。

隨後,“海馬電影制片廠”制作了《海馬歌舞廳》。電影還沒拍完,影視行業就跟燒開的油壹樣。但在攢下第壹桶金後,馬未都逐漸淡出影視圈,壹頭紮進了當時還很冷門的古玩收藏領域,開始了淘寶之旅。

學者馬未都成為商人馬未都,是他人生的又壹次重大轉變,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

當時中國的古玩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馬未都的尋寶只能從“菜市場”開始。那時候菜農來北京賣菜,順便會帶上自己最值錢的老物件。馬未都開始用兩元錢買官窯,直到漲到20萬元。“那時候妳去擺攤,到處都是寶貝。我只是在寶藏中選擇。”

1982年,馬未都以1600元買下了第壹件官方藏品——四屏。從那以後,他的收藏熱情壹發不可收拾。地攤上找到的瓷器買回家,他躺在床底下,壹夜又壹夜地感受。“壹個引人註目,壹個令人深思。”在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藝術的價值時,他就已經“開悟”了。

在此期間,他成功地在地攤上混了下來。我發現了壹盤雍正官窯。在1987,這樣壹個盤子不到500元人民幣(當時公務員的收入每個月只有200-300元),到今天已經拍賣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