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有壹個對歷史有重要貢獻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班昭,中國第壹位女史學家。
班昭,陜西鹹陽人,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出生於壹個藏書萬貫的名門望族。她14歲嫁給曹師叔,早年喪偶,活了70多歲。他的父親班彪很有學問;長兄班固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和作家。二哥班超是壹位為西域做出貢獻的偉大軍人。班昭從小聰明好學。在父親和哥哥的指導和影響下,他熟悉了儒家經典和各種經典,使班昭成為壹個博學的學者,為以後寫《漢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就是整理並續寫成為壹部重要的歷史巨著《漢書》。
漢武帝初年,司馬遷寫了壹部巨著《史記》。司馬遷死後,班彪認為“多俗不足以隨其書”,雖然也有人彌補。他收集史料,寫了60多部傳記,意在補充漢武帝以後所缺的部分,但還沒寫完就病死了。在《史記·列傳》的基礎上,班固繼承了父親的遺誌,著手編纂包含西漢歷史的史書《漢書》。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不料公元92年,班固因牽連到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而死於獄中。這樣,班父子花了幾十年時間編纂的《韓曙》仍有《八表》、《田》未完成,整個手稿就有分崩離析的危險。幸好漢帝和帝知道班昭是個博學多才的女人,就把她和叫到皇家東關圖書館繼續學習《漢書》。班昭為了繼父的遺誌,愉快地接受了任務。此後,她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在圖書館翻閱大量歷史書籍,對父親和哥哥留下的零散章節進行整理和校對,並在手稿的基礎上補充了《八表》、《天問誌》。至此,這部完整的《漢書》,經過40年的編纂,終於完成。雖然是四個人寫的,但是讀起來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