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四要素理論”和“四原理論”

“四要素理論”和“四原理論”

“四要素理論”和“四原理論”

關於世間萬物的構成,有所謂的“四元素說”。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學者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說”,認為世間萬物由土、水、氣、火組成。這個錯誤的理論來源於錯誤的分析。當時由於物質技術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精確的實驗分析,只能依靠簡單的直覺和對自然現象的先驗推理。當時人們誤以為燃燒是壹種分解的手段。復雜的物質燃燒後變得簡單,燃燒分解成它們的組成元素。燃燒後得到的所有物體只有土、水、氣和火。於是,“四元素說”出現了。

公元前4世紀,亞裏士多德提出了“四性”理論,他將四種元素分為寒、熱、幹、濕四種性質。土由幹寒構成,水由濕寒構成,氣由濕熱構成,火由燥熱構成。所以,世間萬物都是由四種不同比例的自然構成的。

中世紀亞裏士多德的“四性論”給煉金術士帶來了好消息,因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四種不同比例的自然組成的。只要改變物質中四種性質的比例,賤金屬就能變成金子。多麽美好的前景。煉金術士很忙,做了很多實驗來把鐵變成金。但調皮的鐵“原比例”卻故意嘲諷煉金術士,無論如何也不肯把他們的“原比例”改成金的“原比例”。結果,煉金術士們白白做了壹個黃金夢。

分析應該是實驗分析和思維分析的有機結合,思維分析應該建立在充分準確的事實材料上,這樣思維分析才能成為實驗分析的合理延伸。如果分析不當,會導致研究工作的誤解或失敗,犯“四要素論”、“四原論”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