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節奏是每兩個音為壹段,最後壹個音單獨為壹段。
這是因為
1,閱讀時,兩個音節是詩的最小節奏單位。
2.隨著社會的發展,漢代的詞匯系統逐漸從單音詞發展到雙音詞,閱讀的節奏基本上與句子的調侃重合。這樣的詩可以產生內在的韻律,形成穩定而有規律的詩行。
五言句的節奏是形式問題,與詩的意思無關。五言句的閱讀節奏是“221”。
比如用手搬柳樹,家裏就有足夠的大米。
如果按照意思斷句,可以是14,也可以是122。
但是讀書的時候,還是按照221的節奏讀。
根據“兩音為壹節,節平交錯”的原則,五言句只能有以下四種形式:
1,平平平。
2,平平淡淡。
3、均勻平整。
4、偶數和偶數
我們可以看到13的兩句已經很標準了,而24的兩句最後三個字只有壹個聲調,形成了所謂的三級尾和三級尾。音和韻單調不變。
因為五言句的第壹段(頭段)和第二段(腹段)是由兩個音節組成的。詩歌講究長音唱法,節奏點固定在每個節後的壹個詞上。所以五言句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交織在壹起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段(腳段),由壹個音節組成,是半拍,不是節奏點,所以拉平更自由。
正因為五言句的押韻、節奏點固定在第二、第四個字上,所以第壹、第三個位置的字就不那麽重要了,而是可以變化的,這就是“無論135是什麽,246都是清楚的”這壹分類決定的由來。
|
在此基礎上,古人在24句中改變了第三個字的平仄,使得前兩個音節的音韻略有變化,而不破壞重要節奏點的音韻。達到了壹舉兩得的效果。
它構成了五字格句的基本句型
1,平平平。
2、偶而偶,偶而偶
3、均勻平整。
4、偶而偶之。
然後有人問,為什麽法律允許三平頭三圓頭,卻不允許三平頭三圓頭?
這是因為五言句的第三個字並不在音韻節奏的關鍵點上,在音韻學中的地位並不那麽重要。第二個原因是,即使五言句的前三個字相同,後兩個字也可以有相反的聲調,即形成相反的音韻交錯。但如果末尾的三個字聲調相同,就不會有聲調相反的字,句子不會發生押韻變化。
七言句的基本形式是由五個字變化而來,只要根據層次變化在前面加壹個音節:
1,易易萍易易萍
2,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3,平平淡淡。
4、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關鍵提示:理解句子如何變化的依據是什麽?掌握句子的四種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