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從小聰明,九歲就能背詩寫文章。25歲開始跟隨父親班彪撰寫《史記》,因私改國史罪鋃鐺入獄。他的弟弟班超在被釋放前給漢明帝寫了壹封信為他哥哥辯護。他受漢明帝之命註釋史書,即《漢書》。前後用了20多年,公元82年完成了12帝姬,9部史記,70部《漢書》列傳。此後,他的姐姐班昭和又添了表和誌,至此,《漢書》已完全完成。公元89年,班固奉漢武帝之命,與竇憲將軍壹起征討匈奴,定名為軍。後來牽連到竇憲定罪,被關進監獄等死,享年61。除了韓曙,班固還有代代相傳的《班孟齋集》。他的辭賦在漢代很有名,代表作是《西毒賦》。他還有《詠史詩》,雖然文學成就不高,但他是現存最早的五言詩家之壹。
《漢書》詳細記敘了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帝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歷史案例。在體例上,《漢書》大體沿襲了《史記》的格式,在壹些地方稍作改動,如將《史記》中的“世家”改為“傳”,“書”改為“誌”。
中國西漢時期,經過漢初幾代人的努力,到漢武帝時,社會已經進入全盛時期。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中央集權制度,接受東漢著名學者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立儒家思想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意識形態,努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建立了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在國子監中,將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學內容,並首次將這五家的著作合成為五經。孔子的學說此時被認定為正統的封建統治思想。漢武帝還下令在各郡建立學校,初步建立了教育內容統壹的地方教育體系。通過壹系列措施,西漢在政治、經濟和其他科學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統治。
到西漢末年,社會動蕩開始。西漢由盛而衰。公元8年,王莽乘機奪權,改國號為新國號。王莽登基後,為了緩解尖銳的社會矛盾,進行了經濟革命,史稱“王莽改制”。但王莽的改革以失敗告終,不僅沒有解決社會問題,還導致了綠林赤眉農民起義。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登基,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初年,光武帝為了解決尖銳的社會矛盾,多次下令釋放奴隸,懲治貪官。由於光武帝堅決懲治貪官,鼓勵官員嚴格執法,出現了壹大批清官。有壹次,光武帝的妹妹胡楊公主的壹個家奴,仗著胡楊公主的權勢,殺了人。洛陽知府董璇親自帶人進入湖陽公主家中,捉到罪犯後立即處死,並公開指責湖陽公主不庇護家奴,窩藏罪犯。胡楊公主因為丟面子,哭著去光武帝那裏告狀。光武帝知道事情的經過後,讓董璇敲公主的頭以保全她的面子。但董璇不怕強權,寧死不屈。光武帝不僅沒有為難董璇,還非常賞識他。在獎勵他之後,還叫他“強制令”,以示鼓勵。在東漢光武帝的統治下,社會逐漸穩定,經濟狀況大為改善。歷史上將這壹時期稱為“光緒中興”。到漢明帝繼位東漢時,東漢的統治還算穩固。他非常重視史書的寫作。他釋放了被判“私改國史”的班固,並命令他繼續撰寫史書。
《漢書》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因此,它既基本反映了漢高祖元年至王莽末年的歷史進程,又具有明顯的統治者傾向。
《漢書》全書共12章,8表,10錄,70傳,100篇,後人又加了120卷,容量可觀。在韓曙,班固對政治、文化和經濟的看法不像《史記》中那樣激進和鏗鏘,而是趨於保守、客觀和冷靜。而《漢書》對壹個事件的描述如此詳細完整,以至於有人稱之為“好歷史”。
《漢書》作為中國第壹部紀傳體史書,在封建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