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的子宮是胎兒的宮殿,包括子宮本身和子宮頸,由平滑肌構成。國泰總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賴宗宣指出,子宮就像壹個燈泡,子宮本身就是燈泡的玻璃部分,子宮頸是燈泡的金屬線。子宮旁邊掛著壹個附肢,左右兩邊包含輸卵管和卵巢。
通常,子宮的子宮內膜由於卵巢周期性的激素作用而生長;內膜脫落時出現月經。子宮頸內含有粘液,可以阻止細菌從陰道侵入子宮腔,也有利於精子遊過子宮頸,再上遊到輸卵管與卵子結合,完成受精任務。
子宮的大小和體型有關系嗎?賴宗軒博士指出,子宮的大小與媽咪的體型有關,但不是絕對的正相關。多半和妳有沒有生過孩子有關。沒有孩子的子宮更小,大約是拳頭的壹半,而產後的子宮就像拳頭壹樣。
妳的子宮有問題嗎?當子宮出現問題時,身體可能會發出壹些警示信號。來看看有什麽癥狀。媽媽,不要忽視它!
癥狀1。月經血過多或過少。正常月經應該在壹周左右結束。賴宗軒醫生說,如果超過壹周還在滴,那就是異常範圍!如果連續三天經血帶血,或者每兩個小時就得換壹次衛生棉條,那就太多了。
按照醫學的客觀標準,月經量在80左右,但實際很難測出。所以賴宗軒醫生說,根據換衛生巾的次數,正常情況應該是3、4個小時換壹次。如果壹天只需要換壹片或者月經結束只有1或者2天,那麽月經量就太小了。
月經過多或過少的原因可能是子宮疾病,如:肌瘤、腺瘤或腺瘤、淋巴結核;沒有月經可能是子宮粘連或子宮內膜增生,甚至是癌變,如子宮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會造成異常出血。
中西醫攜手呵護女性子宮癥狀2。尿頻增加嗎?有時候媽咪尿頻,可能是因為子宮增大壓迫到膀胱,更容易尿頻,尤其是有子宮肌瘤的媽咪。當肌瘤變大,可能壓迫到膀胱時,容易尿頻;或者壓迫直腸,很容易便秘,甚至會胃悶。
尿頻到底是什麽?賴宗軒醫生指出,不到2小時上壹次廁所是正常的,屬於尿頻。正常應該是2到3個小時,正常。提供媽咪作為正常觀察的參考指標。
每個女人的痛苦,月經痛,痛經,都是指同壹件事——月經來的時候,因為子宮的過度痙攣和收縮,引起疼痛,甚至有的媽媽會出現輕微的腹瀉、出冷汗、惡心。月經血過多,容易誘發子宮收縮,引起痛經。但最常見的原因是月經量不多,但很痛,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病。
中西醫如何護理女性子宮?中醫如何解釋月經痛的原因?萬芳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家宇表示,癥狀不同導致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六類:
1.氣滯血瘀:常見的原因是媽咪性格抑郁,長期肝氣郁結,所以肝氣郁結無法調理,屬於氣的問題,導致血瘀,進而痛經。
2.寒凝血瘀:喜歡吃寒涼食物的媽咪,容易造成經血停滯在子宮內,或者身體處於虛弱狀態時,寒濕風邪侵入體內,造成氣血停滯,形成痛經。
3.濕熱瘀阻證:飲食過於豐富,喜油膩。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濕熱,或者因為外濕影響身體,使人體變成濕熱體質。濕熱流入子宮,氣血受阻,就會引起痛經;上面說的第壹種氣滯血瘀就是肝氣郁結,只達到氣的階段。如果肝郁導致脾虛,也會導致濕邪,久而久之,與熱結合,也會成為濕熱血瘀之病。
4.子宮虛寒證:子宮本身屬於虛寒型,多為先天遺傳、多胎、性生活過勞、久病或大病,機體有損子宮腎氣,也會引起痛經。
5.氣血虧虛:如果媽咪平時很累或者病得很重,再加上脾胃虛弱,營養差,整個氣血就會變得很差,子宮失去了營養,導致氣虛血瘀,循環不暢,痛經。
6.肝腎虧虛:中醫認為生殖系統的表現由肝腎主導。所以肝腎虧虛,精血不足,也導致沖任和子宮失養,也容易引起痛經。
中西醫共同護理女性子宮疼痛,怎麽辦?每個月的生理期總感覺不舒服,真的是只有女人才懂的痛。媽媽該怎麽辦呢?
西醫做法:先檢查後治療。賴宗軒醫生說,西醫的做法還是會先找出病因。婦產科醫生會建議媽咪做婦科超聲,檢查子宮和卵巢是否異常。必要時,他們會配合腫瘤指數的血液檢測,檢查腫瘤指數CA125是否過高。抽血也可以判斷媽咪是否貧血。
至於經期疼痛,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癥狀之壹。賴宗軒醫生表示,評估子宮內膜異位癥最標準的診斷方法是看證據,通過內鏡、腹腔鏡下實際檢查,看盆腔或卵巢內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組織殘留。
中醫做法:根據類型調整。長期痛經的媽咪,通過專業中醫的個體診斷,大致可以分為以上六種類型,並根據不同類型用合適的藥物進行調整。氣滯血瘀型痛經用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的藥物,如加減葛夏逐瘀湯。對於寒凝血瘀的媽咪,可以用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藥物,如少腹逐瘀湯加減。
濕熱兼血瘀的媽咪可以用清熱利濕、祛瘀止痛的藥物,如龍膽瀉肝湯。子宮虛寒證用常見的溫經湯溫子宮,從而達到調經止痛的目的。氣血虛弱的媽咪建議用十全大補湯或八珍湯。並用左歸丸、歸芍地黃湯、二至丸來調理肝腎虧損的媽咪。
中西醫攜手呵護女性子宮。常見的子宮肌瘤是生長在子宮肌層上的腫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異常增生引起的。其形成原因尚不清楚。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相當高。賴宗軒醫生說,大約每三個女性中就有壹個會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壹般發生在30 ~ 50歲的生育年齡,因為肌瘤會受到雌激素的刺激而變大,而這個年齡段正是雌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所以更容易誘發肌瘤的生長。另外,如果妳有家族史,比如母親、奶奶,以及其他直系親屬患過子宮肌瘤,更容易有遺傳因素。
中醫怎麽治療子宮肌瘤?在中醫的範疇裏,沒有子宮肌瘤這個詞,但是把子宮肌瘤放在中醫裏,屬於意外的範圍。林家宇醫生解釋說,在古籍中,對腹痛有不同的定義——病人堅硬固定,疼痛局限,病屬血;病人充滿無形,時聚時散,疼痛無定所,病屬氣。但中醫臨床上最開始常見的是積氣,時間長了可能會形成瘀血的硬疾,所以並沒有把兩者完全分開,稱之為膿腫。
子宮肌瘤的誘因是多方面的。從中醫患者的臨床表現推斷,大致可以和以下幾點有關:(1)情誌:中醫認為情誌主於肝,是氣的表現。如果媽咪長期抑郁無聊,氣就會被堵在同壹個地方,氣血相互影響。壹旦肝氣郁結,就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堵塞子宮,容易形成肌瘤;(2)飲食肥胖:有壹類患者肥胖,面色白嫩,屬於濕熱或痰濕體質,容易堵塞子宮,引起肌瘤;(3)遺傳:先天條件差,脾胃不好及長期勞損,或多產妊娠,氣血虛弱,可導致氣虛血瘀,也可導致子宮肌瘤。
媽咪得了子宮肌瘤怎麽辦?通常根據個人情況進行不同的治療。
方法1,持續隨訪大部分患子宮肌瘤的媽媽不會有任何癥狀,也不需要任何治療,只要持續隨訪。
在西醫中,婦產科醫生可以開壹些降低雌激素的藥物,比如黃體素,但是藥物並不能使肌瘤消失,只能抑制其生長速度。林家宇醫生提醒,中醫也有治療子宮肌瘤的藥物(必須根據不同的證型開出不同的方子),但如果肌瘤已經達到相當大的尺寸(如8 ~ 10 cm),或者月經量過大,出現嚴重貧血,或者影響妊娠,或者滴水不漏不僅給日常生活帶來困擾,就會建議媽咪先做手術,然後通過中醫調理來預防復發。
方法3、手術治療如果子宮肌瘤體積過大(10 cm以上)、癥狀嚴重(月經血過多、嚴重貧血或其他不適)或生長速度過快(如原來3 cm,檢查2個月後會倍增至6 cm),需要積極治療,手術就是其中之壹。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分為兩種:(1)肌瘤剔除:但術後仍有可能復發,仍需定期隨訪;(2)切除子宮:沒有子宮,就不會復發。
中西醫聯手呵護女性子宮定期做婦科超聲檢查由於目前子宮肌瘤的病因不明,賴宗軒醫生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做壹次婦科超聲檢查,這樣更容易早期發現和治療。
子宮肌瘤q &;a關於子宮肌瘤有很多誤區,媽咪會有很多誤解。什麽是正確的概念?請專業的婦產科醫生和中醫為我們解答!
Q1。吃冰也會有影響嗎?經常聽到老壹輩的奶奶提醒女孩子少吃冰,對身體不好。這是合理的!中醫師林家宇說,如果媽咪屬於熱性體質,可以適度服用涼性食物,如綠豆湯、椰子水、西瓜等,而且只是短時間服用。在炎熱的夏天偶爾這樣做並不嚴重。當燥熱癥狀消除後,就應該停藥了,因為溫暖的環境對子宮最好!
Q2,懷孕遇到肌瘤,怎麽辦?懷孕的媽咪會因為胎盤激素的影響而繼續長大,可以達到未懷孕的2 ~ 2.5倍,但產後胎盤激素的作用會降低,肌瘤會恢復到原來的大小。但如果肌瘤大小過大,容易導致流產、早產、胎盤早剝或營養被肌瘤吸走,胎兒也長不大。因此,賴宗軒醫生提醒,如果孕媽咪患有子宮肌瘤,應仔細隨訪,註意上述問題。
懷孕前發現子宮有肌瘤,是否應該請醫生評估是否會影響懷孕進程?需要先處理嗎?如果胎兒可能不受影響,可能不需要特殊處理;因為如果子宮有傷口,就要剖腹產。盡量不要讓子宮有傷口,對懷孕過程更安全。否則如果子宮有傷口,恢復不徹底,懷孕過早,就要擔心子宮破裂的問題了。
中西醫聯手呵護女性子宮Q3,吃當歸養肌瘤?市面上流通的含有“當歸”的飲料容易誘發子宮肌瘤,讓媽咪看到當歸就害怕!林家宇醫生指出,當歸對子宮的作用(類似激素)主要是以單味藥為主,但實際上中醫往往是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疾病證候來開藥,再加上藥物與劑量適當配伍、把握使用時機等原則,並遵循“證據就是證據,藥就是藥方”的原則。
因此,如果中藥使用不正確、服用過量或服用時間不當,對患者來說都是不合適的。而且壹般中醫也不會無目的的長期單獨使用當歸,自然應該不存在養肌瘤的問題。因此,建議服用任何中藥前先咨詢有資質的中醫。
絕大多數東方人壹定都有過服用含有當歸或四物湯的藥膳來補充身體的經歷。林家宇醫生指出,在臨床使用中,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不會因為處方中含有當歸而不能服用,而是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疾病證候來使用,加上適當的配伍藥物。如果患者確實有疑慮,可以用其他中藥代替。壹般大部分患者都是隨意使用,可能會出問題。中藥香精配方不規範。中醫不建議媽咪認為自己貧血。月經剛來,她會長期服用當歸。如果她在未知條件下隨意服用,可能會出現問題。
此外,中醫林家宇曾遇到壹位患有子宮肌瘤但嚴重貧血的母親。她說自己吃了壹堆補鐵劑,看不出補鐵的效果,但是怕長肌瘤,不敢吃含當歸的四物湯。自古以來,四物湯就是補血的基本方劑,從中可以衍生出許多千變萬化的補血方劑。中醫會根據個人體質和觀察到的癥狀開藥。即使媽咪患了子宮肌瘤,也仍然可以補血而不養肌瘤,甚至還有辦法讓肌瘤消散。
子宮肌瘤有可能變小嗎?當子宮肌瘤不再受到女性激素的刺激時,可能會變小萎縮,所以絕經後的女性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妳知道中西醫共同呵護女人的子宮嗎?媽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媽咪多註意自己的身體,是有可能預防這些子宮疾病的!
POINT1,從飲食開始的均衡飲食是保養子宮最基本的方法!賴宗軒醫生說,粥、配菜、簡單的茶是最好的選擇。過度油膩、油炸、高糖…等食物更容易誘發子宮病變;不要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濃茶等,要避免。林家宇博士提醒,最好避免受到煙酒的汙染,煙酒對許多疾病有很高的多重誘導作用。
不要亂吃保健食品。賴宗軒醫生說,經常看到很多二三十歲的女性每天起床後先吞下壹堆保健食品,吃的比更年期女性還多!太過分了!不是說不能吃,而是不要過量!因為這些保健食品都含有植物激素,如果母親年輕,卵巢功能還處於正常狀態,這就足夠了;子宮有病,則病養。
要點2、規律運動規律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骨盆的血液循環。賴宗軒博士說,瑜伽、登山、快走、騎自行車等。都有助於骨盆的血液循環,可以減少子宮病變。尤其是整天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媽咪,別忘了起來走走!
第三點,避免吸煙中醫林家宇說,根據許多報告,吸煙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病有關。為了自己的身體和旁邊的寶寶(二手煙的危害),媽咪應該戒煙。
賴宗軒現任國泰總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學士。經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婦產科不孕癥與生殖內分泌學研究醫師,輔助大學醫學部全職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部臨床助理教授,衛生署認可的人工生殖外科醫師,試管嬰兒實驗室主持人。
林家宇目前是萬芳醫院的中醫主治醫師。學歷:陽明大學中藥制藥研究所碩士。經歷:臺北聯合醫院暨和平區中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兒科學會專家,中華針灸學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