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古代四種元素的名稱。

中國古代四種元素的名稱。

這是佛教的基本理念。四大名是梵文意譯,也叫“四界”,特指土、水、火、風。在古印度,這四種元素被認為是構成壹切物質的元素,因此被命名為四大。

除了以上含義,佛教還指堅、濕、溫、動四性。也就是說:土地的屬性是牢固的;水的性質是濕的;火的屬性是溫暖;風的特性是運動。這四個屬性有形成土、水、火、風四大元素的作用,所以可以稱之為性能。

因為四屬性在功能上知道它的存在,沒有形象去理解它,所以佛教把這四屬性稱為“能造四大”。四大屬性是有形的、定性的,通過視覺可以看到的土、水、火、風就是“四大”。

雖然佛教認為四大有兩種,但“能造四大”只是表現,肉眼看不到,而“被造四大”是有形的、定性的,可以通過視覺直接識別。所以壹般來說,四大只指“被造四大”,即土、水、火、風四大元素。

佛教認為,世間萬物,外有山川,內有軀體,既不是造物主上帝創造的,也不是無緣無故突然產生的,而是四大和諧形成的。四大元素能產生世界,故稱“大”。

四大和諧形成世界,但怎麽能說“無”呢?佛教說世界是由四部分組成的,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人”是主體,那麽我們就以人為對象來談這個問題吧。

大家都知道人體是物質的,但是人是有思想的,所以人是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的綜合體。拋開思想清單,從身體的組織來說:血肉骨骼屬於壹個大的區域;薛婧口沫屬水;體溫加熱是大火;呼吸運動屬於強風。

佛教認為四大和生於壹體,散於彼體,變得無常虛幻。正因為人體是由四大成分組成,最終分離消散,所以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