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傳統文化缺失的作文

傳統文化缺失的作文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外來文化的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消失,這對中國人來說是壹件可怕的事情!下面,我為妳整理了三篇關於傳統文化缺失的短文。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希望妳喜歡!!!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大力弘揚中華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能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健康發展,才能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到除夕,村子裏到處都是鼓聲。壹瞬間,村裏的街上擠滿了人,敲鑼打鼓,跳秧歌,踩高蹺,耍龍。這個村子非常熱鬧。孩子們穿著棉襖在街上追來追去,不時有槍響。老人們聚在壹起聊天,而年輕的小夥子和漂亮的姑娘正在給人們表演。

在清明節,人們總是把綠柳枝放在門上;端午節的時候,奶奶總是給我們紮五串,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中秋節那天,我們壹家人坐在院子裏,擡眼看去,我發現正是月光下低頭吃月餅,這真是人間壹大樂事。

但是現在,“洋節”來了,西方的情人節取代了我們中國的情人節。外國節日很受歡迎,但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遺忘。作為壹個中國人,難道妳不應該做點什麽嗎?

現在,每當中國新年到來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壹頓,在電視機旁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很多人感嘆說:“怎麽壹個孩子都沒有?”我不知道,這些跳秧歌、敲鑼打鼓的文化習俗,正在向我們揮手告別。

清明節的人怎麽能在家門口貼壹棵嫩柳樹呢?只是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全的在家包粽子?誰會在中秋月圓之夜,和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院子裏,手裏拿著月餅擡頭看月亮?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被人們遺忘。傳統節日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冷清。怎麽能不讓人擔心呢?而不引起社會廣泛關註?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是我們民族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壹名中學生,我可以鼓勵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盡壹份綿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屬於這個世界。我們應該盡力把我們的傳統節日傳播給世界,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捍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妳還等什麽?我們開始吧!

傳統文化成分的缺失二中國五千年積累了無數的寶藏。它們是中國不可磨滅的歷史,就像日出,映在華夏文明的書頁裏。但在長河中,又有多少文物不能從歲月的史書中被淘汰和抹去?

福州烏龍江畔布蕾村的陳氏宗祠已有730年的歷史。然而,已經走過九世紀的家族祠堂卻面臨著被拆除的危險,現在是壹座空蕩蕩的孤樓。我不明白為什麽那個傳統文化的結晶會面臨隕落。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拿走了中國無數的古代文物,但是當時的人們為什麽要拿回來?因為它屬於中國!妳看,中國的文物現在沒人搶,沒人毀,還是會死!

北京圓明園壹片廢墟,這是敵人在無情的鐵蹄下燒殺搶掠的鐵證!那壹年,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被搶走,無數珍寶被洗劫壹空,毀於壹旦。敵人走了,燒了圓明園,中國最美的皇家園林建築,就這樣被敵人燒了!不過那也沒什麽,因為是八國聯盟幹的。現在國富民強,沒有硝煙和戰火。被破壞的文物都是中國人自己幹的!無知的中國人,醒醒吧,別讓祖國陷入危險。

中國不僅是壹個國家,也是壹個母親。長江黃河是它的血脈,峽谷是它的家,站在她身上的是她的兒女。她用心呵護我們,用堅實的臂膀扛起了沈重的危機。她的孩子想盡壹切辦法折磨母親。他們毀壞了森林,汙染了水源。現在,他們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母親的壹切。無數文物流失,古建築被毀,這位母親歷經艱難險阻才活下來的文物,將被她最愛的孩子毀掉。這怎麽能不讓她感到難過呢?

作為壹名學生,我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國家的文物被破壞。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有的意識。但是現在,有多少人會去保護這些五千年的文物呢?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壹個東西或者壹個寵物跟他們在壹起久了,就會有感情,這是壹種無與倫比的感情。然而,五千年來,祖國母親費盡心機保護的心愛之物,就要毀於壹旦。她再也見不到這些和她壹起經歷過許多風雨的“孩子”了。她怎麽才能放下,怎麽才能不難過?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鄉村文明正在沒落,無數的建築和古代群雕成為文化廢墟。城市中延續了數百年的活態文化也在消失。照這樣下去,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不會像現在這樣繁榮。死去的人永遠不會回來,就像花兒壹樣。如果妳拿掉壹個,妳就會失去壹個。如果妳保護她,會有更多好的。

歷史不停地在歲月的書中雕刻文明的痕跡,希望幾千年的文化藝術不要流失。請和我壹起保護中華民族的靈魂。

妳是否有過片刻的仿徨,覺得中國留下的文化就像黑夜中零星散落的遙遠星塵,雖然光芒萬丈,卻屈指可數?

從小到大,我記得唯壹能稱得上中國文化的就是古代的四大發明。在學校的歷史課上也講了很多中外古代史。我不是故意的。我總覺得中國文化和我之間隔著壹條河。我不知道這條河有多深多長,因為河水被朦朧的煙霧籠罩著,所以看不清對岸。

我腦子裏只是有壹幅它的畫面,那裏有蔥郁的草原,芬芳的鮮花,勤勞的人民。我記得很多外國歷史,比如第壹次工業革命和巴黎公社...

但我還是希望中國的文化能在五千年後被人們頌揚和研究。所以當我第壹次看到“西學東漸”這個詞的時候,我仿佛突然抓住了壹瞬間逝去的珍貴的東西,我在心裏默默地念了千百遍,壹遍又壹遍。

西學的起源是西方文化始於中國。這並不奇怪。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也不算少。自然有思想的碰撞,有很多想法,有很多發明創造。但為什麽只起源於中國呢?而不是“學習”?為什麽中國人不能壹點壹滴的把自己的想法收集起來,慢慢的收集起來,變成天空中耀眼的星光,值得世界上所有人凝視?

也許是因為甲午戰爭後,中國弱小的清政府屈服於侵略者,導致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逐漸減弱。就像燃燒的蠟燭,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小,直到最後消失,只留下鮮活的記憶。

為什麽我們會從文化自信變成文化失落?難道僅僅是因為清朝閉關鎖國,人們在古代不重視文化嗎?是的,我們當然不否認是這個原因,但是我們現在在做什麽呢?雖然內心對中國文化充滿期待,但更像是壹個旁觀者,並沒有真正的行動。

抵制外來文化?似乎不能絕對的說,完全的接受,也不是那麽正確。或許,正如魯迅在《拿來主義》壹文中所說,“人不拿來就不能成為新人,文藝不拿來就不能成為新的文藝”。借用政治中學到的壹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我們對待文化的態度,將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聯系起來。不斷弘揚中國文化,提升和改造中國文化。

總有壹天,我和中華文化會越走越近,硝煙終將散去。我會過河去種中國文化的樹...

文化拋棄?不,丟棄是自信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