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代宣紙的規格

古代宣紙的規格

唐代安徽省宣州府制作了壹種精美的紙張,每年由當地官員作為“貢品”獻給朝廷。人們根據這種紙的起源將其命名為宣紙。

宣紙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皮。與桑樹相似,青檀是皖南特產。明代以前,宣紙是用65,438+0,000%檀香皮,經石灰處理,日光漂白,打漿,制成紙。從清代開始使用檀香皮和稻草的混合漿,其材質有全皮、半皮和七皮三草之分。由於原材料的嚴格挑選,膠水的恰當使用,以及制作工藝的嫻熟高超,成品柔韌、潔白、光滑、細膩、均勻,色澤持久,不易腐蝕,便於長期保存。自唐宋以來,我國書畫作品大多使用宣紙,有“紙命千年”之譽。

宣紙屬於皮棉紙,品種很多,有單宣、雙宣、雙層夾、三層夾。規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二尺、六尺等等。* * *有60多種,常見的有:

1,羅紋紙

有素白和淺黃兩種顏色,質地薄而軟,橫條紋明顯,韌性強,看起來類似絲織的絲綢,故名。它產生於宋、元、明、清,用於印刷書籍。不過宋元的印刷羅紋紙現在已經不多見了。明清印刷的羅紋紙有時也能見到。如雍正年間(1723 ~ 1735),武英堂的《呂正義》壹書和齊豫刻的《唐百家詩》,都是用素白羅紋紙印制的。這種紙適用於修復善本或裝裱,也可染成各種顏色,或用作書皮或護葉。

2.棉紙

紙潔白如玉,細膩、柔軟、均勻、致密,充滿柔與韌,無明顯紋路。有壹種質地極薄的叫“劉記連冕”,也叫“王劉記”,是連冕的精品,比較少見。棉紙可用作書籍的補充、護葉、書籍的鑲嵌和襯紙,特別是作為金鑲玉的材料紙。染色後也可用於書籍封面和拓片。明末清初,棉紙也被用於更高雅的印刷。

3.翡翠版公告

顏色白色,質薄質厚,吸水性強,韌性比棉紙略差。印刷書籍、畫冊、繪本等。在清末民初經常使用。

4.單壹公告

也稱為材料壹半。比玉版薄,色白,質地細膩,質軟,韌性好,有縱橫簾,印書飄逸。清末民初印刷的書籍被廣泛使用。也可用於裝裱和襯紙;也可以染成磁藍色或古銅色,作為封面。

5.十位

也就是說比單壹的宣傳更厚重,吸收的水分更多。韌性好,可做葉、絲的陪襯。

回形針

比棉紙略厚,但沒有棉紙柔軟。厚紙書可以用來插書,可以用來修補明代的厚棉紙書,也可以用來護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