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90%的地質資料用於地質檔案館或企事業單位檔案室。存檔的原始地質資料或成果地質資料可在此直接查閱。壹般地質資料收集機構都有閱覽室。用戶只要有相關的閱讀程序,就可以直接查閱原始地質資料或成果地質資料及其復印件。通常,為了保護原始部分,減少珍貴原始部分的磨損,地質檔案館往往會提供地質資料的復印件。如印刷本、影印本、藍圖和縮微品。地震磁帶的數據讀取需要特殊的設備——磁帶閱讀器來“讀取”數據。
在地質檔案館,接待員核對用戶的查閱手續後,會提供相應的閱讀服務——提供檢索工具。地質檔案中常用的檢索工具有:
(1)收藏目錄。又稱總目錄,是地質檔案、室的“財產”總賬。主要內容包括:存放時間、總登記號、分類號、全族名稱、檔案號、全族所屬單位、備註等登記欄目。它是以全宗為登記單位的目錄。看收藏目錄就能知道地質檔案館有哪些全宗。
(2)所有病例的列表。地質檔案中所有案例的名稱和編號。揭示全宗的分布,是以全宗為單位的地質檔案的賬冊。主要內容有:序號、全宗號和全宗名稱。
(3)分類目錄。它是根據地質資料分類標準,對全氏族的地質資料進行分類登記的目錄。它是集合中“財產”的分類賬。它直接揭示了案卷的內容和組成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序號、文件名、件數、保存期限、分類、單位名稱、作者、備註等登記欄目。是壹個文件目錄。如果壹個地質檔案中有***20個全宗,分屬煤炭、石油、有色、水文、環保等不同的地質礦產單位,有20個分類標準,則歸入20個全宗下,出現全宗下的分類目錄。分類目錄可以找到這些文件。
(4)文件目錄。這是壹個基於文件的註冊目錄列表。有時候在壹個藏書不多的資料室裏,只有地質資料的綜合目錄而沒有上面的分類目錄,所以檔案不多,檔案目錄就夠了。檔案目錄是收藏單位的基本目錄。主要內容包括:檔案號、資料標題、作者、起止日期、保存期限、分類、備註等登記欄目。這是基於文件的數據目錄。它是最基本的傳統檢索工具。找出要讀取的具體數據與用戶需要在文件目錄中查找的數據是否相似,調出文件,查看文件中的文件目錄,看是否有用戶需要具體查閱的地質數據。依法排列的同類檔案為分類目錄。
(5)專題目錄。它是根據某壹主題編制的文件目錄。如七五國家重點項目地質資料文件目錄、下揚子區中古生界地質勘探資料專題目錄等。目錄的內容主要包括:目錄序號、檔案號、檔案標題、完成單位、保管期限、分類等欄目。這是地質檔案館為方便用戶,按地質資料主題編制的目錄。
(6)卷內目錄。它是案卷中的文件清單,以“件”為單位登記。通常放置在數據盒中。卷內目錄內容包括:序號、文件名、作者、頁碼、形成時間、分類、備註等。
(7)全引目錄是地質資料“卷內目錄”的匯總。每條信息都有名稱、作者、分類等欄目,也叫詳細目錄。不用打開卷和盒子,就可以看到卷中的文件列表。它是為了方便人工檢索而編制的目錄,不是必須的目錄。
(8)數據庫目錄。這是壹個由計算機和數據庫管理的地質數據檢索目錄。根據地質資料的內容和屬性,還可分為綜合目錄和專題目錄。綜合目錄是圖書館資料較少的資料室常用的壹種目錄編制形式。小數據庫軟件在壹個賬號裏覆蓋了所有資料室的館藏,比如XX研究所資料室地質資料目錄系統。分類目錄適用於大容量資料室或圖書館,分類或專題編纂的目錄檢索系統。集合中的所有材料都可以分為幾個類別(或主題),可以有二級和三級分類。目錄數據庫查詢是指已建立地質資料管理數據庫的地質資料圖書館或資料室,為客戶提供地質資料的開放目錄查詢,未開放的地質資料目錄僅供內部人員查詢。
(9)全案指南,又稱全案介紹和解釋。它是全面介紹和揭示壹項地質資料的內容、組成和利用價值的指導性檢索工具。通常以文章敘述的形式,介紹和揭示壹個全宗地質資料的內容、組成及其在地質檔案館(室)中的利用價值的壹類材料。全宗指南的作用:可以使相關用戶了解壹個歸檔單位的地質工作史、全宗的歷史、全宗中地質資料的主要內容和組成,為地質科學研究、礦產勘查開發和地質災害防治提供線索。為用戶研究歸檔單位歷史和相關地質資料提供線索,對研究某些課題具有參考作用,也是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熟悉整個宗族情況,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壹般描述地質數據的背景和內容。可以分時間段描述,如五五、六五、七五、八五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也可以按數據類型描述,如勘查地質數據、開發地質數據、地質災害地質數據、基礎研究地質數據等。用於指導全族地質資料的查閱和指導,幫助讀者了解全族內容的概況和檢索工具的使用。
(10)藏品介紹。《館藏簡介》是以文字的形式全面、概括地介紹地質檔案館藏的工具書。它以壹個地質檔案為描述對象,為用戶提供地質檔案的概況,了解地質檔案中的所有情況作為描述內容,針對如何在地質檔案中找到所需的地質資料。指南是地質檔案的壹項重要業務建設,是地質檔案工作成果的體現。以前我們把它作為衡量地質檔案管理水平的標誌,現在壹般都放在地質檔案首頁。
(B)進入網絡數據庫
21世紀,隨著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技術的進壹步發展,以及地質資料電子文本和局域網的出現,壹般地質檔案館都使用數據庫來管理地質資料目錄。壹些紙質地質資料同時有了電子文本後,就出現了在線咨詢和網絡下載。該系統內部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可通過企業內部局域網等內網查詢,對社會開放的地質資料目錄可通過互聯網查詢。
國家地質檔案館可以在互聯網上查閱國家檔案館向社會開放的地質資料館藏目錄。在壹些企業的局域網上,可以訪問地質檔案館和實驗室的地質資料管理數據庫,查閱目錄和下載電子文本都很方便。但這種形式的局域網服務需要履行嚴格的內部審批程序,並獲得相應的授權。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頒布後,壹些原本屬於國家但分散在有關省級地質檔案館和國有企業地質檔案館的國家地質資料,將由國家地質檔案館托管,其中對外開放的地質資料也將為社會提供相應的網上目錄檢索服務。
目前有國家地質檔案館和省級地質檔案館,相關主題的開放目錄可以在網上查到。國家地質資料“委托保管”的企業地質檔案館經授權後,也可查到有關開放企業博物館委托保管的部分地質資料目錄。在查詢中選擇需要的數據目錄,由用戶決定是否有償使用。辦理相關手續後,即可獲得所需的具體地質資料文本。
地質檔案館有綜合性博物館,也有專業性很強的地質資料專業博物館。前者的地質資料種類比較齊全,壹般是公益性的。如國家地質檔案館和省級地質檔案館。專業地質檔案的收藏面較窄,但有壹定的專業深度。如煤炭地質檔案、油氣地質檔案、有色金屬礦產地質檔案等。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是在綜合館還是在專業館中搜索自己需要的地質資料。
(3)信息咨詢渠道
咨詢服務是在用戶不知道通過什麽渠道收集和利用地質資料時,通過信息咨詢機構了解和掌握收集和利用地質資料的方法。信息咨詢機構根據地質資料需求者提出的地質資料利用需求,壹般以口頭方式回答用戶的查詢,解決用戶的疑問,指導用戶獲取所需的地質資料,有時也直接向用戶提供研究成果作為技術服務。
國家地質檔案館在線界面
地質資料使用者需按價目表或約定價格支付咨詢費。咨詢地質資料管理部門配備相關人員,要求素質高。既要熟悉地質資料管理的專業知識,又要熟悉館藏情況和相關的地質專業知識,盡可能滿足咨詢者的要求,樹立地質檔案的服務形象。
咨詢部門可以主動了解客戶所面臨的地質工作和科研生產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和研究,使咨詢服務變被動為主動。
通常情況下,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根據地質工作或礦產工作的需要提供資料。這種情況發生在用戶不知道目標區是否進行過地質工作或礦產勘查,咨詢庫中是否有需要的目標地質資料,以及使用資料的程序和價格。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接到咨詢後,首先要對用戶咨詢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咨詢的對象,確定查詢的方向;其次,根據分析研究結果和查詢方向,決定地質資料檢索範圍,選擇檢索工具或相關數據庫,檢索目錄庫,根據價格目錄提出意見。最後回復咨詢用戶,用戶會根據目錄決定是咨詢還是購買具體地質資料全文。
地質資料咨詢機構或部門也可以建立咨詢記錄,積累標準答案,還可以主動對客戶使用“目標”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跟蹤服務。信息咨詢服務強調針對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四)項目或課題的合作方式,合作方信息的使用權。
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在某壹領域有技術優勢或強項。為了深化研究工作,可以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聯系相關礦產企業提出合作意向,以獲得對方持有的地質資料使用權。通常都是科研院所的智力優勢,企業有壹線生產的地質資料,有壹線生產的地質信息。這種合作是雙贏的結果,但需要簽訂相關合同,防止經濟或知識產權糾紛。
地質資料的利用渠道是通過圖書館借閱的傳統方法。由於網絡技術的運用,“在線利用”的隊伍逐漸壯大。我們可以通過點擊率和搜索引擎研究對在線利用率進行統計和分析,從而提高地質資料的在線利用率和服務水平。
在企業地質檔案中,通常有外部和內部服務,外部緊密,內部松散。即外部供應利用偏緊,內部供應利用偏松,符合企業的經營目標。地質資料的利用將逐步走向有償利用,然後可以逐步走向內外地質資料的平等利用。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完善價目表。將來,地質數據的管理和提供將是基於知識的服務。根據市場需求,在某區域現有地質資料、國內外研究前沿科技信息、相關領域學術文章發表、在線打包結算等方面提供“打包”服務。研究或勘探技術人員節省了前期收集資料和相關研究的時間和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更多的研究項目。數據和信息服務的收費已經成為壹個必要的環節。
地質資料利用服務走向“知識服務”後,管理經費和人員收入將得到保障,同時對提供服務的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科館員”的崗位也將應運而生。屆時,我國地質資料利用統計的含金量也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