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代石劍的古代記錄

古代石劍的古代記錄

屈指可數的古劍成了浙江博物館的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有壹件非常珍貴的文物——越王青銅劍。

“越王”之名,經、陳、陳、馬承元、林允、尹滌非等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考證,史書中稱之為“句踐之子”。這壹結論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無論是傅的名字,還是作者的目的,讀起來都有點混亂。難怪!“以精神病為目標者”是當時的吳越方言。旨,讀作“朱姬”(zhjī),是越王的姓氏;“於謙”是壹個名字,讀作yú shì(與“因此”同音)。

而“福和”是漢語原音中“瞄準之人”的急讀。也就是說,在中原地區,人們把“誌在其上者”這幾個字念在壹起比較快,也就是“傅和”。

福,讀作shí(音同“食”);和,今天簡化為“和”。由於金文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吳越的名稱,往往導致古籍記載的差異,而古籍記載往往將吳越方言與漢語原聲記錄在壹起,容易導致寫法不同。所以歷代流傳下來的古籍中,越王的名字有很多不同的寫法,真是讓人點頭。

比如《越絕書》寫“宇易”,是“於謙”的諧音;《吳越春秋》的寫法是“興意”,“興”是“於”的壹個不正確的字,也就是說這兩個字看起來幾乎壹樣,壹不小心就容易出錯。此外,《左傳》寫為“壹英”,朱《姬叔年》寫為“祿英”,要麽是“宇泰”的錯誤寫法,要麽是“宇泰”的諧音。

越王旨在做勾踐的兒子,但史書中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他的武功和威望遠不如他的父親。

根據竹書編年史,越王的目標是統治只有六年(公元前464-459)。他在位時間雖短,但出土傳世的越王不在少數。據史博士《吳越人物集》記載,約有21件,具體人物有鐘思、、毛思、簡等。

這十壹件青銅古劍分別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湖北荊州博物館、蘇州東吳博物館、安徽壽縣博物館收藏,同時還有多件青銅器被國外私人收藏家收藏。

但在所有越王劍中,無論是外觀的完整性,還是價值的珍貴性,都比不上浙江博物館收藏的這把越王青銅劍。或許出乎意料的是,鎮館之寶蔔哲是在香港壹個古玩市場的地攤上煞費苦心買來的。

1995年9月下旬的壹天,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成元先生收到了壹張來自香港的傳真照片。這份傳真是馬先生的朋友發來的,說在香港古董市場發現了壹把古劍銅像。它看起來像真的,但他不確定。他想請馬成元幫他鑒定壹下。

馬成元從照片上看到,這個劍格的兩面用大量的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圖案,並鑄有錯金鳥蟲書銘文。鳥蟲書又稱鳥篆,是壹種以鳥頭為形象的圖畫文字。它是在篆書的基礎上,改變原有字體,使之像鳥或蟲壹樣螺旋彎曲。

《鳥蟲書》多刻在青銅器皿上,實用功能不大。它是壹個用於裝飾的藝術詞,從古至今很少有人能知道。

馬成元是青銅器專家,對古文字有很深的研究。多年的實際工作使他有機會接觸許多刻有鳥印的青銅器,於是他壹眼就認出了這件劍案上的鳥印銘文,壹邊是“武王(嶽)”,壹邊是“作者瞄弓”。

馬承遠壹下子興奮起來。如果考證無誤,此劍應為越王勾踐之子的貼身佩刀。

馬承遠非常小心,向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曹求證。曹先生也是研究青銅器和古文字的專家。看到照片後,他非常認同馬成元的判斷。

65438年10月4日,馬成元趕到香港,幾經周折,終於見到了這個古劍。

這把劍的劍身是金色的光澤,保存得很好。整把劍完好無損,無銹跡,劍刃鋒利,寒氣逼人。附漆鞘完整如新,烏黑發亮,劍柄上的絲繞保存完好。其精美程度和史料價值遠超許多出土的越王名劍。

通過交談,馬成元得知這把劍是被國內文物販子盜走走私出境的。幾經周折,最終被香港文物販子高價買下。

香港賣家是壹個極其精明的商人。當他看到馬承元對這把劍非常熱衷時,認定這是稀世珍寶,隨隨便便把價格提高到1萬港元。1萬港幣,對於當時只收藏了幾萬元文物的浙江博來說,簡直是天價。即使花在食物上,也拿不出來。

這時候很多海外買家表示想買這把劍。壹位日本古董商甚至開價654.38+0.5萬港元,決定在654.38+00年6月7日與香港賣家談判。

在國寶即將流失海外的關鍵時刻,曹金燕向馬成元傳達了浙江博物院幾位院長的壹致決定:無論花多少錢,這把劍壹定要搶救回來!浙江是越國的故鄉,越王誌在回到出生地。馬承源當即向香港朋友借了654.38+萬港幣,提前付了首付,當天就把劍帶回朋友家保存。他還以上海博物館的名譽擔保,說服香港賣家破例讓這把劍先回到中國。

月6日,越王打算安全到達上海。劍是還回來了,但資金還沒著落。香港的賣家要求必須在1 10月31之前支付1萬港幣,否則劍還是會被收回。

6月09日,嶽回到了浙江省博物館。全館立即行動起來,半小時內就擬出了號召企業參與搶救國寶劍的倡議書。獲批後,迅速在全省鋪開。

浙江新聞媒體對此事高度關註,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媒體進行宣傳,很快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罕見的古劍縈繞著千千成千上萬浙江人的心。“越打越贏。”這是浙江人的共同心願。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的直接關註和質疑下,6月31日,杭鋼集團同意支付1.06萬元人民幣贖回此劍,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讓越王重返故裏。

1996 65438+10月3日《杭州日報》報道:“由古越人祖先打造、距今2400多年的稀世寶劍,於6月1996日在浙江博物館向公眾展出(由杭鋼總廠以1.06萬元回購)。這把王月劍經過特殊處理,放在壹個充滿氮氣的有機玻璃盒子裏。”

由企業出資搶救流失文物,不僅在浙江省是第壹次,在全國也是罕見的。杭鋼集團的這壹義舉,在我國文物保護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古代吳越擅長鑄造青銅劍,如今杭鋼集團的註冊商標是“古劍牌”。千年古劍與現代著名企業的故事,真可謂“壹劍千年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