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壹定要讀《論語》?因為《論語》是最好的古代經典,講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論語》雖然完成於2500年前,但它超越了世代和制度的差異,書中描述的處理世界的方式和思想是永恒的。
《論語》確實有這樣的力量。
二戰後,聯合國軍司令邁克爾·阿瑟來到日本,與時任首相吉田茂有密切交往。麥克阿瑟的父親也是壹名將軍,在20世紀初來到日本。他經常向麥克阿瑟感嘆,他當時接觸的很多日本將軍都是傑出人物。但麥克阿瑟親自接觸日本軍官,發現並不是他父親說的那樣。他問吉田首相為什麽。吉田首相是這樣回答的:“明治很多將軍都是學古典著作的,所以他們懂得人應該有的倫理。昭和將軍不是這樣的。”
和福澤諭吉壹樣,學者中村對明治時期的青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48歲時,中村被選為東京學士學院的創始成員(正好是東京學士學院成立的日子)。此時,他在《東京學士學院》雜誌上發表了三篇論文,其中壹篇題為《論四書》。在這篇論文中,他首先描述了自己從幼兒園開始接受的“素食閱讀”教育:3歲開始學習“素食閱讀”,從大學開始讀《中庸》、《論語》、《孟子》。讀完四書,讀完五經,我開始學習唐詩選本。10歲時,參加“學苑”的“素讀”考試,成績為A,獲得3塊銀兩作為獎勵。10歲還能考這種,是長平學院(東京大學的前身)建校以來從未有過的,也曾被說是美談。
正直還寫道,35歲的時候,他去了英國倫敦留學。因為我壹直在練習“淺閱讀”,所以特別容易記住英語。那時,鄭錚每天早上5點起床,閱讀和背誦唐宋八大家、《左傳》和《史記》。明治維新後,隨著西方音樂的流行,漢字的“淺讀”幾乎被完全遺忘,學生們只是用假名混著課本,他們的學習變成了以意義理解為主。這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