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南宋魏慶之作品。魏慶之,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有才之人無心為官,植菊花千株,常與詩人在菊園吟詠。曾有人寫詩贊美他說:“種菊花為時過早,欲以花煩應苦歌。”可見他以種菊作詩為樂,過著隱居的生活。清治與當時的詩人有著廣泛的交往,這給他在南宋時期編詩帶來了很多便利。
據《四庫提要》記載,《詩人玉屑》作於南宋趙琪(1265-1274),但此書卷前有黃生《春遊陳佳》(1244)所作序。可以說,它比這本書早了二十年。因此,其評論的對象是從《詩經》、《楚辭》到南宋。第1-11卷討論詩歌藝術、體裁、格律和表現方法,第12卷之後評論具體的漢代以下的作家和作品。它借用了宋代各種流派關於詩歌的短文和談話片。在現在很多書都很難找到的情況下,詩人玉屑為我們保留了很多重要的信息。魏慶之的文集不是大段大段的抄襲摘抄,而是“與詩道互補的人”。魏清之根據自己的詩學理論觀點,按詩體和詩歌實踐對詩歌進行分卷,這種分卷滲透著他對詩歌的體式、體裁、節奏和詩史的看法。
寬永本在《詩人玉屑》卷後題詞:“古有詩人多,精則無此編。對真正學詩的人是個指引,知道每壹個字都來自金的內心,像玉屑壹樣散落。”魏慶之了解了詩人的談話片和詩歌的短文,挑選了對詩歌有幫助的,編輯整理。就像沙子裏淘金壹樣,這塊玉片來自金的內心,這就是詩人玉片得名的原因。
《詩人玉屑》是各路文人所作的詩集,大致敘述了其排比。可以看作是宋代以前中國詩歌的史料,從中可以得到中國詩歌發展的輪廓和許多關於詩歌體裁的知識。比如:
卷壹《詩辨》,引用《滄浪詩話》,指出“詩有五法”。
卷二《詩法》引用了惠安(朱)關於詩歌的理論、實踐和禁忌。
第二卷《詩體》講的是各種詩體的起源和演變。
卷12《品藻古今字》,評論歷史上著名詩人。
關於詩人玉片的版本:《詩人玉片傳》共二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詩人玉片》1982版由王國維先生之子王忠文先生編撰。它以古松唐本為底本,校對日本寬用十六年本,參考明嘉靖本,全部按宋派寬用本抄錄王國維校語。使讀者既能看到宋本的面貌,又能看到王國維的校勘成就。是目前比較完整和精確的壹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