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南宋的李秀媛是如何成為民間童話中的濟公的?

南宋的李秀媛是如何成為民間童話中的濟公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姬宮,姬宮在電影電視劇裏有點被神化了,以至於我們覺得這個人不可能存在,更像是童話故事裏虛構出來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名人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不勝數。而找到壹個被古往今來的人欣賞的人,可能就是幫助大眾。那麽問題來了,歷史上濟公的原型是誰?他壹生的傳奇經歷是怎樣的?

其實濟公是真實存在的。他在歷史上的原型是浙江南宋人,原名李秀媛,法名道姬。因善良布施,除惡揚善,深得百姓愛戴,世人稱其為“濟公活佛”。

濟公的背景還不錯。他是天臺臨海壹個上尉的遠房孫子。後來在靈隱寺出家,身世離奇,被民間流傳。其實也沒那麽神秘。濟公只是個和尚。師從慧遠禪師,天資聰穎,佛學造詣極高。但我們也知道,作為壹個僧人,他的行為與普通僧人有很大的不同。

他壹生都沒有待在寺廟裏,而是壹直在世界各地遊歷,將自己所學與當時的社會相結合。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他衣衫襤褸,住所不定,遊走在民間,還治病行醫。當人民太窮的時候,他不收壹毛錢的藥費,也給有錢人看病,卻經常收取高額費用幫助那些貧困家庭。

因此,人民非常贊賞他的美德,他的善行被人們傳播和贊揚。他對物質要求極低,衣著也不需要光鮮亮麗。他只需要隱藏自己的羞恥,保持溫暖。他很瘋狂,但他很謹慎。走在外面,不受寺廟規矩的影響,隨意吃肉喝酒。但除了這些,他的學識和膽識也是很難得的,他還熱衷於劫富濟貧,為百姓廣為稱道。

濟公的家庭背景相當顯赫。高祖曾是的駙馬,也擔任過我軍在鎮國的使臣。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佛教徒,據說父親年近四十,沒有兒子半個,於是開始虔誠拜佛,希望得到壹個繼承人,最後得到了這個兒子,也就是濟公。佛教出身的李氏家族找到了小國寺的主人,並給他起了壹個俗名,叫修遠。從此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雖然李秀媛的家庭背景不錯,但他沒有陷入富家子弟的麻煩。小時候在村北壹個山洞裏讀書,受道教影響。父母相繼去世後,他孤苦伶仃,前往小國寺拜法空為師。後來跟方丈學習,慧根睿智。方丈取了“道姬”這個名字,然後去了靈隱寺。

自南宋以來,形成了許多濟公傳說。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神童李秀媛或和尚道吉的故事,這些故事經過當時說書人的積累,逐漸編成自己的書,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在濟公的家鄉永寧壹代,大部分的故事都是關於他的童年的,比如他的出生趣聞、童年故事,有些在別處也廣為人知,比如“打壽聯”、“浙西救子”。在家鄉之外的嘉航壹代,關於他出家的故事更多。在眾多故事中,“古井運木”和“逗秦相夫”兩個故事婦孺皆知,口耳相傳。濟公的故事在明末清初被寫成壹本書。即《濟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