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統壹寫法是以小篆為官方標準的。並寫出文字模型向全國推廣。小篆的制定,是中國第壹次有規範文字書寫的制度。也是漢字由古風向現代風格轉變的轉折點。
但小篆的書寫比較復雜,要求字體呈長方形,筆畫橫平豎直,均勻圓潤,粗細壹致。所有的筆畫都是以圓為基準,以圓為起點,以圓為終點,在圓中是方的。字體講究平衡對稱,弧形筆畫左右對稱,上下對稱,左右傾斜要對稱。在書法界,“龍德之美”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它把小篆稱為“婉兒通”。後世很多碑刻都刻有小篆,因為它有壹種典雅莊重的感覺。
篆書寫的每壹圈都是圓的,寫壹圈筆畫會慢壹些。而且竹簡上很難刻小篆。後來為了書寫和雕刻方便,把圓角改成了方形。慢慢地,逐漸演變成另壹種書寫方式,叫做隸書。他比小篆寫得更簡潔,更快。而且字體更大方。很快,世界各地的學者都接受了這種新字體,在非正式的官方形式下,隸書逐漸在學者中流行起來。到了秦末,隸書開始逐漸取代小篆的地位。就連官方文字都接受了這種新字體。最後變成了人們統壹的書寫方式。它壹直興盛於漢代,興盛於南北朝,到了唐代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