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第壹將軍。
元十五年(1355),在那霸俘獲萬戶人家。
十七年,領兵攻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滬周首領張士誠西進。
20年5月,徐達、常遇春總司令在九華山俘獲陳友諒壹萬余人。而朱元璋又在應天(南京)打敗了陳友諒。
二十四年,左出。重新領兵至柯廬州,隨後出兵至柯江陵(今湖北荊沙)、郴州(今湖南沅陵),平定陳友諒余部。
二十五年後,他率師東進,遵循朱元璋先攻克淮東,後占領浙西,再破平江(今江蘇蘇州),攻打張士誠、泰州。
二十六年,平淮東。
同年八月,率大將水兵二十萬,從太湖入湖州(今浙江),數次大敗張士誠軍。
二十七年九月,率兵破城,生擒張士誠。
十月,徐達、常遇春占領山東全境。
明朝洪武元年(1368)三月,平和南。
八月初二,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攻占鎮定(今河北正定)、懷慶(今山西沁陽);拿下太原,占領山西。
洪武二年,平陜西。
洪武三年,領兵至定西(今甘肅),俘獲元朝將帥八萬六千余人,因戰功卓著,被封為魏國公。
洪武五年,與李文忠、盛豐北伐。因輕敵被北元軍伏擊,戰敗。
洪武六年,再次出征,在達拉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大敗元軍。
這份簡歷很丟人。真不知道是元朝的將領還是徐達。
2.常遇春
朱元璋是他帳下第壹猛將。
元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今南靖)。
十七年,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梧州(今浙江金華)等城。
二十三年秋,鄱陽湖之戰,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大軍圍困的朱元璋,隨即率軍封鎖湖口,與眾將領壹起,全殲自稱六十萬的陳。
二十五年十月,副將軍與徐達率軍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取浙西。
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虜張士誠及其兵二十五萬。
二十八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伐,攻占元朝都城(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虜元宗王及其士兵壹萬余人。
七月,回師途中,突發疾病而死,追封平王。
牛人就是牛人,明朝唯壹的“恒十萬”。
3.唐河
元十五年,隨朱元璋取河州(今安徽縣),渡過長江,取柯太平(今當塗),俘獲民兵元帥袁業賢。
十六年參加慶忌戰役。然後徐達攻打鎮江(今江蘇)。
二十四年,率壹師輔佐浙江長興,擊敗江浙滬周首領張士誠軍,俘兵八千。
二十七年九月,從徐達克平江(今江蘇蘇州)
10月,他出兵浙江,迫使方國珍求饒投降,並得到24000名步兵和400多艘海船。
明朝洪武元年(1368)正月,柯延平(今南平)攻陷陳友定。
八月,隨徐達西征,偏將軍從山西渡過黃河,進入潼關,包圍慶陽(今陜西),生擒張。
三年,右將軍從徐達進軍漠北,俘獲北元太子、護國公麾下八萬六千余人,逼袁擴張帖木兒,急攻和林格爾(今蒙古哈爾和林格爾)。用勝利平定寧夏,將北元軍追到察汗淖爾(今內蒙古太仆寺旗東南)。
四年,任西征將軍,率水師沿江攻川,在前將軍傅友德的配合下,攻克重慶。
十四年,左將軍征漠北,俘虜北原平章別日格、唐季同。
十八年,貴州泗州(今岑鞏)、古州(今黎平西北)起義被平定。
因為徐達常遇春的光芒太耀眼,唐他只能當副手。不知道是欣慰還是難過。但他在朱元璋手裏能有好下場。我覺得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土生土長的朱元璋。他可以是個男人!
4.李文忠
元十八年(1358),攻取浙江彰化(今臨安西)、淳安。
二十五年春,新城(今浙江諸暨南)之救,殲滅張士誠軍數萬。
二十六年秋,率軍入杭,逼守軍投降三萬。
洪武二年(1369),跟隨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常”病逝後,繼續代其遠征漠北,俘虜元兵壹萬余人。
5.鄧禹
元十七年七月,攻陷旌德、績溪、休寧,江南重鎮徽州也被攻陷。又先後攻占婺源、休寧、兗州,轉戰安徽、浙江、江西。進攻江西時,陳友諒將鄧克明用省印和撫州、建昌、臨川等二十三州印降服。
22年,鄧禹領兵攻下南昌,陳友諒。
從洪武元年開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楊、金州、、商州、相繼遭到攻擊。
洪武三年,協同徐達西征。鄧禹率部與元殘軍王寶寶部作戰,斬首2000級,俘虜諸侯以下100余人,士兵8萬余人,駱駝、馬匹、輜重無數。(王寶寶,妳太壞了。)
八月,入克州、烏斯藏,降吐蕃,追王至西黃河,在黑松林中殺死元將軍阿蘇圖。
十年間,吐蕃殘余搶奪烏藏公的輜重。鄧禹受命為西征將軍,分兵丹路,深入吐蕃腹地,追殺萬人,俘獲馬牛羊二十余萬,征服各國,開拓疆域數千裏。
這個人名聲不如別人,但是實力不壹般。可惜我和老昌過著壹樣的生活,英年早逝。41歲!
6.朱文正
鄭錚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洪都之戰打響。陳友諒以60萬大軍攻下小洪都。還有朱文正守城有多少士兵?不好意思,我查了史料,沒有載荷。
朱文正憑借他的實力,以少量的兵力,足足堅持了壹個多月才得到朱元璋的幫助。僅這壹戰,朱文正就壹舉成名!後來由於分工不均,企圖背叛朱元璋,察覺後被軟禁。
朱文正死後第三年,朱元璋想起了這個立下戰功的侄子。大概是他覺得很對不起別人,所以給兒子取名靖江王,傳了14代,延續了280年,成為明朝歷史上唯壹壹個非毛血統的皇族。
7.盛豐
洪武五年,盛豐率領傅友德等連戰全勝。6月11日攻占吉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轉戰瓜州(今甘肅安西東)、沙洲(今甘肅敦煌西),七戰全勝,繳獲牛羊等大批戰利品。此後,從安豐之援、鄱陽湖決戰、武昌陳立投降、平江生擒張士誠,他的功績僅次於常遇春。1367年,右副將軍從大將軍徐達北上,下到山東,取了邊、羅、潼關,功勛排名第三。
洪武二十年(1387),以盛豐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率領二十萬遠征遼東,平定那霸,設立泰寧、扶余、多燕三圍。“聖旨中高度重視的八人,排名第三”,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
我對他了解不多,但說壹句“八人受大臣器重,奪第三名”就夠了。
8.傅友德
洪武元年(1368),攻陷山東,通州入大都,保定、鎮定、定州相繼。從攻打山西,克臺源,進軍陜西。
三年,從徐達攻定西,大幅擴充闊提木爾軍,班師攻蜀,取漢中。
次年,征前將軍,唐河與蜀分道揚鑣,拉漢州,去成都。
在過去的四年裏,他贏得了與盛豐的戰鬥。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率五千騎兵攻西涼,大敗袁,失刺。
攻打永昌(今甘肅),打敗袁太尉的多爾巴,殺敵數千;
在綏林山(今甘肅酒泉北)攻打元軍,活捉元朝平章,殺死五百余人;
6月3日進攻贛州時,袁將軍去驢場迎敵。
6月11日,攻打吉吉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導致元軍統帥布彥帖木兒投降。
別都山在漆瑗王多爾班與元軍主力相遇,擊潰數萬元軍將士,在平章俘虜奴隸27人,俘獲馬、駱駝、牛羊十余萬。元啟王多兒獨自出逃;
尤德追到瓜州(今甘肅安溪),打敗當地元軍,繳獲牛羊等大批戰利品。
壹個傳奇,壹個常勝將軍。人生從來沒有失敗過!丟人啊!
海藍寶石
洪武十四年,與穆英壹起,跟隨傅有德征雲南,幾年後,雲南安定。
洪武二十年,傅友德跟隨盛豐率領二十萬人北伐。殺了袁平章果,但要活捉袁平章果,袁就投降那霸。
洪武二十壹年,洱海(今俄國貝加爾湖)釣魚之戰,殺北元統帥蠻子,減其人,獲馬、駱駝、牛羊十五萬余匹,甲被焚積。還突破了哈拉章陣營,收獲了不少人和動物。
不愧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軍事能力不是壹般的強。
10.穆盈
朱的幹兒子。因為西南地區戰事頻繁,戰果輝煌。所以攻下雲南後,老朱讓他守著雲南!這裏不列出具體的記錄。挑出壹本穆英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