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興隆窪文化

興隆窪文化

興隆窪文化是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類型,因發現於1982年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的西遼河、大淩河流域。距今約7500-8000年,早於紅山文化。

經濟形式除了農耕,也是狩獵采集。興隆窪遺址是興隆窪文化中的代表性遺址,是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總面積35000平方米。場地周圍有人工溝渠,溝渠中有壹排排平行排列的房屋。已發現的房屋遺址最大面積為140平方米。

出土陶器為填砂陶器,以深筒、直腹的壺、碗為典型器物,出土過玉珺、於夫、玉簪等玉器。1996,此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中國八五期間十大考古新發現,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新發現之壹。20世紀,類似的文化遺址被大規模發掘,如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白銀韓昌、克什克騰旗南臺子、遼寧省阜新縣茶海遺址等。出土玉器總數已達100多件。

內容素材來源於書籍和互聯網,圖片內容來源於互聯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