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大黃治療腎衰竭始於唐朝。近20年來,大黃已成為壹種常規療法,灌腸也是常用的。實驗研究提示,大黃能降低尿素氮,降解血液中中等分子量的含氮化合物,促進體內毒物的排泄,降低其毒性,改善腎功能。大黃的應用特別註意四個方面:制劑的選擇、用量、煎煮方法、與扶正藥物的搭配。
生大黃適用於胃腸積熱、大便幹燥的患者,用量為3 ~ 20g。應註意掌握每個患者的有效治療劑量。生大黃要在排便後服用,排便前往往會有輕微的腹痛,不用太擔心,然後很快就沒了。對於大便幹燥、脾胃虛弱或年齡較大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宜選用大黃煎劑,用量為3 ~ 20g。有時,中藥如馬人潤腸丸或連翹敗毒丸可用於緩解腹瀉。由於腎功能衰竭患者正氣不足,即使腑臟受阻,也多為實質不足,實質過盛,應采取扶正攻下法,避免壹念之差而脫邪的危險。若脾胃虛寒,大便幹燥,常以香砂六君子湯制大黃;如果是肝腎陰虛引起的便秘,常用六味地黃湯、大黃;若氣陰兩虛伴有便秘,則常用參芪地黃湯、大黃;如果是腎陽虛伴大便幹燥,可以用參芪湯做大黃。此外,若痰熱阻滯嚴重,大便幹燥,可暫不配備扶正藥物,可用黃連溫膽湯、生大黃清痰熱、清腑化濁。壹般來說,服藥後每天排便兩次,要以通腑瀉濁的方法來掌握,過多會傷害正氣。對於大便不秘或不稀,甚至腹瀉的腎功能衰竭患者,不宜使用大黃。如果濫用,就會有“不足”的弊端。